塔耸霞标在上头,杖藜犹记昔年游。
月生丹井树林静,烟新碧桃溪涧幽。
夜讲石筵龙象集,昼吟岩宇鬼神愁。
思君每欲寻君去,水阔山遥两鬓秋。
【注释】
寄:托付。赤城新珩:指张九龄。张九龄,字子寿,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中书令、右丞相等职,封曲江县侯。新珩,即新授官职的张九龄。塔耸霞标在上头,杖藜犹记昔年游:巍峨的佛塔高耸云端,上面有一座标志,好像在指点着什么,我还记得当年曾到过这里游玩。月生丹井树林静,烟新碧桃溪涧幽:月亮升起的时候,丹井边的树木显得格外安静;烟云缭绕,碧桃盛开的溪涧也显得幽深。夜讲石筵龙象集,昼吟岩宇鬼神愁:夜间在石头做的讲台上听老师讲课,听到龙和象的叫声。白天则常常在岩石间吟诗作画,看到山林里的鬼神也忧愁起来。思君每欲寻君去,水阔山遥两鬓秋:想您每次想要去找您的时候,总是水天相接,山遥路远,两鬓已经泛白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四联,首联写景,颔联点题,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前二句是回忆昔日在赤城的游历,后二句写现在想去找友人却因路途遥远而难以相见。“月生丹井树林静,烟新碧桃溪涧幽”,这两句写景,用“月”、“烟”来渲染寂静清冷的氛围,以“静”与“幽”来表现山居生活的恬淡和闲逸。“夜讲石筵龙象集,昼吟岩宇鬼神愁”则是写张九龄的学问高深,以及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景物写得形象生动,如“塔耸”,“杖藜”“龙象”“鬼愁”等词语,都给这些景物赋予了人的特征,使它们具有了人的情态,从而更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感。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首联写景,颔联点题,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前二句是回忆昔日在赤城的游历,后二句写现在想去找友人却因路途遥远而难以相见。“月生丹井树林静,烟新碧桃溪涧幽”写的是景色,但景色之中蕴含着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夜讲石筵龙象集,昼吟岩宇鬼神愁”写的是张九龄的学问和为人,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