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山上噪群乌,旧日英灵在此无。
臣节已亏因挞楚,兵筹虽用奈亡吴。
云屯灌木疑烽戍,石列平城设阵图。
只可共忧难共乐,知君唯有一陶朱。
诗句解析
- 子胥山上噪群乌:“子胥”是指春秋时期楚国名将伍子胥,“噪群乌”则形容乌鸦在伍子胥曾经居住的子胥山周围发出喧闹之声。这一句描绘了子胥山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寂静形成强烈对比。
- 旧日英灵在此无:伍子胥作为一位英雄人物,他的英魂应该存在于此地,但如今却无处可寻。这句话表达了对英雄人物逝去的哀思。
- 臣节已亏因挞楚:伍子胥曾因被吴王夫差所鞭挞而失去忠诚,此处反映了历史事件中的个人悲剧以及国家政治斗争的影响。
- 兵筹虽用奈亡吴:即使伍子胥拥有高明的军事策略,也未能阻止吴国的灭亡。这反映了即使是最聪明、最有才能的人也可能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
- 云屯灌木疑烽戍:描述伍子胥山周围的景色,云层聚集,灌木丛生,似乎隐藏着烽火的痕迹,象征着战争和不稳定。
- 石列平城设阵图:伍子胥曾在此构筑防御工事,以对抗外敌。这里的石头排列整齐,似乎构成了一种军事防御体系。
- 只可共忧难共乐,知君唯有一陶朱: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伍子胥命运的同情和理解,认为只有像范蠡那样隐退江湖的人才能理解伍子胥的遭遇,并从中获得智慧。
译文
子胥山上乌鸦成群,往日英灵无处可寻。
臣节已失因鞭打楚国,兵筹虽多奈亡吴?
云聚灌木疑烽火,石列平城设阵图。
只能同悲同喜,唯知君心如陶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伍子胥山的描绘和对伍子胥生平的回忆,展现了一个既充满历史沧桑又带有个人悲剧色彩的英雄形象。通过伍子胥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英雄命运的理解。同时,诗中对伍子胥的描写也反映出了作者对其人格魅力的赞赏和对古代智者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