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烽烟杂战尘,凤城风景可怜人。
白头老母关情切,眼见莺花不是春。
注释:江上烽火连天,到处都是战死疆场的战士留下的尘埃和烟雾。凤城是唐朝的京城长安城,这里指长安。这里的景色很美,但是看在眼里却令人伤感,因为春天已经过完了。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看到战乱后长安城的美景而感慨万分的情景。诗人以战争为背景,通过老母亲的眼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江上烽烟杂战尘,凤城风景可怜人。
白头老母关情切,眼见莺花不是春。
注释:江上烽火连天,到处都是战死疆场的战士留下的尘埃和烟雾。凤城是唐朝的京城长安城,这里指长安。这里的景色很美,但是看在眼里却令人伤感,因为春天已经过完了。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看到战乱后长安城的美景而感慨万分的情景。诗人以战争为背景,通过老母亲的眼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月三日寒食》是南宋诗人释行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三月初三寒食雨,春光黯淡似秋光。 羽书未报江东捷,何日看花到洛阳。 注释: - 三月初三:指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清明节前的一个节日,此时天气开始转冷。 -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这一天禁止生火,人们要吃冷食来纪念古代的忠臣和先烈。 - 羽书(yǔ shū):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这里指战报送达的消息。 - 江东捷
有所思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注释: -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紫阁山峰和终南山相连,遥远天边的颜色青翠鲜明。 -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杨柳枝词 其三 渭水桥边送别时,马前折赠笛中吹。 若教系得离情住,那管千丝又万丝。 注释:渭水桥边是送别的地点,送别时人们折断柳枝赠予离别的人,以表达不舍之情。笛中吹奏的是《折杨柳》曲调。如果能够将分离的情感拴住,就不会再去想那些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渭水桥边送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留恋和不舍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折柳赠别这一传统习俗
诗句输出:送用上人 其二 ``` 归去人应问上都,飞蝗飞不到西湖。 襄阳应有班师日,□□风传幕有乌。 ``` 译文输出:送用上人 其二 ``` 回到故乡人们会询问都城的情况,飞蝗是打不到西湖的。 襄阳一定有胜利的消息,风吹过军营传来战鼓声。 ``` 注释输出:送用上人 其二 ``` 归去人应问上都,飞蝗飞不到西湖。 襄阳应有班师日,□□风传幕有乌。 ``` 赏析
诗句释义 1 塞雁南来已北归: 描述了一群大雁从北方飞回南方的迁徙情景。"塞雁"指的是北方的燕子,而“南来”和“北归”则表示季节的转换与地理的移动。这种景象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人的迁移。 2. 乡心空逐暮云飞: "乡心"指的是对故乡的思念,"空逐"则表达了这种思念没有实体地随风飘荡。"暮云"常常被用来比喻思乡之情,如黄昏时分的游子思家情绪。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夕阳下
注释:一阵杨花飘落,让人感到一阵愁绪。我坐在绿荫之下,停舟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不要嫌弃那些不折的柳枝赠给我,因为有黄莺在上面歌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小诗。首句写杨花,次句写舟行,三句写岸上之景,末句写岸上之鸟。全篇以杨柳为中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诗人用“一阵”来渲染杨花飞落的景象,给人以朦胧的感觉;同时“柳”与“愁”谐音,所以杨花又暗指人的离愁别恨
【注释】: 绿苞初结——绿苞,即牡丹花苞,刚长出。千叶夭桃——夭桃,指桃花,夭桃即早开的桃花。烂熳红——烂熳,盛开的样子;烂熳红,指花朵盛开而颜色艳丽如火。海棠——一种名贵的花卉。“芳”在这里是名词,意思是“香气”。芳意懒——意思是说,虽然海棠花开得鲜艳夺目,但是没有一点香气。柳花无力受春风——柳树的嫩枝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春天来临时,柳絮飘飞,非常迷人,人们常说:“柳花似雪”。这里的“柳花”
注释:天上纤柔的柳枝挑起了新愁,青眼鹅黄忆起旧时游历。只有长长的丝带牵不断,洛阳城里映照着朱红楼台。 赏析:此诗为《杨柳枝词》其一。诗人以“天纤”、“长丝”作比喻,描绘出一幅杨柳依依、情意绵绵的画面;而“牵不断”三字又点明柳条的柔韧,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自己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1.翔泳堂:即“翔泳亭”,位于今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西岸。2.荷盖:荷叶。3.浥(yì):沾湿,湿润。4.林薄外:树林之外。5.烟景:指夕阳下的景色,烟是雾气的意思。6.淡斜阳:夕阳微暗。 【赏析】 《咏物诗》是中国诗歌中一种重要的体裁,以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作者情感为主,而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都十分明确,那就是通过写荷塘的美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 读金錍集:阅读金锡的作品。錍,即“銛”,这里指作者自己。 白水青山总上心:指作者的家乡在江西,那里有著名的庐山,有清澈的白水,有苍翠的青山,这些都勾起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可怜月色夜沉沉:可惜这美好的月夜被黑暗所覆盖。 说向人知路转深:把那些美好的地方告诉别人,道路就变得越来越难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对仕途的失意。 诗的开头两句
注释:柳树下,白色的柳絮随风飞舞如雪一般。柳叶轻拂带起的烟雾也与飞絮一样齐整。湖面波光粼粼,春日温暖,柳树上栖息着流莺,在婉转啼鸣。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春天的景色和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中的“白絮”形象地描绘了柳树的枝叶繁茂,柳絮飘飘洒洒的场景;“随风作雪飞”则进一步描绘了柳絮飘飞的样子,仿佛雪花一样,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注释】 花透香:指花瓣上留有宿雨的清香。须宿雨干:必须等隔夜的宿雨干了才能散发出香气。柳飘晴絮:柳枝上飘落着春天的柳絮。春寒:春风带来的寒冷。双飞舞:两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庄周:即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战国时楚国人,道家哲学代表人物之一。他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飞越了天地间,醒来后感到迷惑不解,于是写下《庄子》。梦看:梦中看到。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经过一番风雨之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和掌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理解诗歌的大意,又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信息,如“打头风紧”等,进行具体分析。“下缆吴城古树根”,意思是在吴城的古树下系好了船缆;“雁声南去蒹葭响”,意思是听到南边大雁鸣叫的声音,而蒹葭发出的声音也传来了;“灯火家家半掩门”,意思是看到家家户户亮着灯,但有的还只打开了一半。 译文: 我在吴城下系好了船缆,因为风大而有些害怕
注释:江南地区已经有杏花盛开了,而社日却没有任何燕子飞来。人们身处在白云流水的外面(指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听到一声悲切的笛声后,内心十分悲伤。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哀伤的画面。江南杏花开得正盛,但此时却没有任何燕子飞来,这可能是因为燕子知道社日要来了,所以提前离开了江南。诗人身处在白云流水的外面,听到一声悲切的笛声后,内心的悲伤之情油然而生。整首诗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
注释与赏析: 有怀 燕无消息雁都回,三叠阳关笛更哀。 可惜梅花逢夜雨,一场春怨满苍苔。 译文: 燕子没有一点消息,大雁已经飞回,那三叠的《阳关》曲调更加凄清。可惜那盛开着的梅花在夜雨中凋零了,这一场春怨弥漫在这长满青苔的小路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春天景色和感慨时光易逝的诗。首句“燕无消息雁都回”写春天来临,但燕子没有消息,而大雁却已经回来了。这里用大雁归来比喻春天的到来
【注释】①晚兴:傍晚时分的兴致。②烟林:指烟雾笼罩的山林,借代隐逸之地。③夕阳:日落。人散:人已散去。④钓船:钓鱼用的小船。⑤小桥:小巧玲珑的桥梁,借代隐逸的场所。⑥红阑:红色的栏杆。⑦画图:指美丽的山水风景画,借指隐逸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晚兴”为题,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诗人在山中隐居,日暮时独自垂钓,独倚小桥栏杆上,看着眼前美丽的山水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