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拈白拂坐筠床,静听幽禽弄夕阳。
满地落花春已阑,深林只有蕙兰香。
注释:闲居在家,我随手拿起白拂,坐在竹制的床上,静静地倾听着鸟儿在黄昏时分嬉戏。满地的落花已经表明春天即将结束,只有深林中散发着蕙兰的香气。
赏析:本诗是一首写春日闲居生活的五言绝句。诗人以清雅之笔,描绘了一幅幽静闲适、充满自然韵味的画面:闲居无事时,诗人随意拈起白拂,坐卧于竹床之上,听那鸟儿在黄昏时分嬉戏;地上落花满地,春已阑珊,唯有深林中的蕙兰散发出阵阵清香。整首诗歌语言平淡而优美,充满了生活情趣。
闲拈白拂坐筠床,静听幽禽弄夕阳。
满地落花春已阑,深林只有蕙兰香。
注释:闲居在家,我随手拿起白拂,坐在竹制的床上,静静地倾听着鸟儿在黄昏时分嬉戏。满地的落花已经表明春天即将结束,只有深林中散发着蕙兰的香气。
赏析:本诗是一首写春日闲居生活的五言绝句。诗人以清雅之笔,描绘了一幅幽静闲适、充满自然韵味的画面:闲居无事时,诗人随意拈起白拂,坐卧于竹床之上,听那鸟儿在黄昏时分嬉戏;地上落花满地,春已阑珊,唯有深林中的蕙兰散发出阵阵清香。整首诗歌语言平淡而优美,充满了生活情趣。
《三月三日寒食》是南宋诗人释行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三月初三寒食雨,春光黯淡似秋光。 羽书未报江东捷,何日看花到洛阳。 注释: - 三月初三:指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清明节前的一个节日,此时天气开始转冷。 -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这一天禁止生火,人们要吃冷食来纪念古代的忠臣和先烈。 - 羽书(yǔ shū):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这里指战报送达的消息。 - 江东捷
有所思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注释: -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紫阁山峰和终南山相连,遥远天边的颜色青翠鲜明。 -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杨柳枝词 其三 渭水桥边送别时,马前折赠笛中吹。 若教系得离情住,那管千丝又万丝。 注释:渭水桥边是送别的地点,送别时人们折断柳枝赠予离别的人,以表达不舍之情。笛中吹奏的是《折杨柳》曲调。如果能够将分离的情感拴住,就不会再去想那些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渭水桥边送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留恋和不舍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折柳赠别这一传统习俗
诗句输出:送用上人 其二 ``` 归去人应问上都,飞蝗飞不到西湖。 襄阳应有班师日,□□风传幕有乌。 ``` 译文输出:送用上人 其二 ``` 回到故乡人们会询问都城的情况,飞蝗是打不到西湖的。 襄阳一定有胜利的消息,风吹过军营传来战鼓声。 ``` 注释输出:送用上人 其二 ``` 归去人应问上都,飞蝗飞不到西湖。 襄阳应有班师日,□□风传幕有乌。 ``` 赏析
诗句释义 1 塞雁南来已北归: 描述了一群大雁从北方飞回南方的迁徙情景。"塞雁"指的是北方的燕子,而“南来”和“北归”则表示季节的转换与地理的移动。这种景象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人的迁移。 2. 乡心空逐暮云飞: "乡心"指的是对故乡的思念,"空逐"则表达了这种思念没有实体地随风飘荡。"暮云"常常被用来比喻思乡之情,如黄昏时分的游子思家情绪。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夕阳下
注释:一阵杨花飘落,让人感到一阵愁绪。我坐在绿荫之下,停舟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不要嫌弃那些不折的柳枝赠给我,因为有黄莺在上面歌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小诗。首句写杨花,次句写舟行,三句写岸上之景,末句写岸上之鸟。全篇以杨柳为中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诗人用“一阵”来渲染杨花飞落的景象,给人以朦胧的感觉;同时“柳”与“愁”谐音,所以杨花又暗指人的离愁别恨
【注释】: 绿苞初结——绿苞,即牡丹花苞,刚长出。千叶夭桃——夭桃,指桃花,夭桃即早开的桃花。烂熳红——烂熳,盛开的样子;烂熳红,指花朵盛开而颜色艳丽如火。海棠——一种名贵的花卉。“芳”在这里是名词,意思是“香气”。芳意懒——意思是说,虽然海棠花开得鲜艳夺目,但是没有一点香气。柳花无力受春风——柳树的嫩枝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春天来临时,柳絮飘飞,非常迷人,人们常说:“柳花似雪”。这里的“柳花”
注释:天上纤柔的柳枝挑起了新愁,青眼鹅黄忆起旧时游历。只有长长的丝带牵不断,洛阳城里映照着朱红楼台。 赏析:此诗为《杨柳枝词》其一。诗人以“天纤”、“长丝”作比喻,描绘出一幅杨柳依依、情意绵绵的画面;而“牵不断”三字又点明柳条的柔韧,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自己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1.翔泳堂:即“翔泳亭”,位于今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西岸。2.荷盖:荷叶。3.浥(yì):沾湿,湿润。4.林薄外:树林之外。5.烟景:指夕阳下的景色,烟是雾气的意思。6.淡斜阳:夕阳微暗。 【赏析】 《咏物诗》是中国诗歌中一种重要的体裁,以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作者情感为主,而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都十分明确,那就是通过写荷塘的美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 读金錍集:阅读金锡的作品。錍,即“銛”,这里指作者自己。 白水青山总上心:指作者的家乡在江西,那里有著名的庐山,有清澈的白水,有苍翠的青山,这些都勾起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可怜月色夜沉沉:可惜这美好的月夜被黑暗所覆盖。 说向人知路转深:把那些美好的地方告诉别人,道路就变得越来越难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对仕途的失意。 诗的开头两句
【注释】 屋头:屋顶。烟树:指炊烟。绿婆娑: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像绿色的树枝轻轻摇曳。樵邻:打柴的邻居。夜唱歌:在夜晚里唱歌。独坐小窗:独自坐在小窗边。山寂寂:山林中寂静无声。不知:不晓。门外月明多:不知道门外月亮明亮。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唐诗别裁》说:“此诗似是闲居时所作。言屋上烟树,与樵歌相应;独坐小窗,而月色自明,山声自寂,但觉四无人声,惟闻木鱼、钟鼓、笙笛之音。”
【注释】梅 其十:此诗的第十首。冷澹:清淡、素雅。孤芳:一枝独秀。雪里春:在雪中开放的春天。园林风景一番新:指园中的景色焕然一新。可怜:可惜,可爱。岂晚:不晚,不迟。相视:相互看。故人:老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以梅花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白发苍苍,但依然保持着清雅高洁的品质。全诗通过描绘梅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同时
注释:玉门关外杂尘埃,白帝城边对酒杯。今日孤山尤可惜,已无和靖在时梅。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游历江南所见所感的诗。前两句写景:诗人来到玉门关外看到满目都是尘世的烟火气息,来到白帝城边却看见一杯酒,不禁感慨万千。后两句抒情:今日独游孤山,更觉可惜的是已经没有当初隐居孤山的陶渊明了。整首诗通过景物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注释】: 1. 山矾(xiān xiān):山矾花,又名木香花、木芙蓉。 2. 幽荪(xiū sūn):一种香草,这里泛指香气。 3. 玉色桃花:桃花的颜色如玉般美丽。 4. 门:指院门。 5. 烟林坞:雾气笼罩的树林。 6. 春云过雨石池浑:形容春雨过后,水珠挂在石头上形成水珠状,像云雾一般朦胧。 【译文】:山矾花散发着淡雅的芳香,近处有一片幽香如仙的香草。门前静立着如玉般的桃花
注释: 1. 荡荡空山草木青,枝禽飞下菜池冰。 2. 夜深月照茅檐静,翠石幽泉落几层。 译文: 空旷的山谷中,草木繁茂青郁,鸟儿飞落在清澈的菜池里。 深夜时分,月亮洒在茅草屋的屋顶,显得十分安静。 翠绿的石头和幽深的泉水层层叠叠地流淌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通过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 首句“荡荡空山草木青”,以“荡荡”形容山势宽广平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内容,然后逐字逐句的进行解读。最后分析概括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以及诗人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1) “绕岸奇峰半没烟”,描绘了一幅水墨画。诗人以写景起笔,先勾勒出一幅水边景色的轮廓。在诗人笔下,岸边奇峰耸立,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 “满窗凉影竹涓涓”,接着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从全景逐渐转入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