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强健不聋丞,时出高言欲作僧。
客至解衣挥玉麈,诗成落笔扫溪藤。
园如靖节不难去,座比维摩岂易升。
退食略无声色累,自磨煤麝写阳冰。

【注解】

聪明强健不聋丞,时出高言欲作僧。客至解衣挥玉麈,诗成落笔扫溪藤。园如靖节不难去,座比维摩岂易升。退食略无声色累,自磨煤麝写阳冰。

聪明:智慧。聪,通“聪”。

强:刚。

丞:古官名,掌祭祀礼仪,相当于后世的礼官。

时出高言:不时地发表高见。

高言:高明的见解。

欲作僧:想要做和尚(指出家)。

客至:客人到访。

解衣:脱下衣服。

麾(huī):扇子。

玉麈(zhú):用玉制成的手杖。麈尾,一种拂尘,长可一丈,尾有长柄,可以摇动。

诗成落笔扫溪藤:意为作诗之时,挥笔如扫,扫去溪边杂草,使溪水清澈。

靖节:陶渊明。字元亮,晋大司马陶侃曾孙,东晋诗人、文学家。

靖节先生:陶渊明的别称。

维摩:即维摩诘(qí),佛教语,意译为“净名”。

座比维摩:以维摩诘自比。

退食:吃饭之后。

声色累:世俗的诱惑和烦恼。

煤麝:用香草烧烟制成的香料。

阳冰:唐代著名文人。

【赏析】

此为答吕无求诗中的第三首。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与友人相聚时所作,表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物外,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开头两句“聪明强健不聋丞,时出高言欲作僧。”点出了诗人的身世及志趣。他既聪明又强壮,但并不因此而沉迷于世俗之中,而是时常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希望成为一位僧侣。

接下来两句“客至解衣挥玉麈,诗成落笔扫溪藤。”进一步描绘了他的性格特点。当有人来访时,他毫不客气地将手中的玉麈扔在地上,表示欢迎;而当他吟咏诗句时,则会随手挥毫,将溪边的杂草扫清,使之变得清澈可见。这两句诗生动地表达了他的直率豪放的性格。

然后是“园如靖节不难去,座比维摩岂易升。”这两句则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理想追求的描绘。他认为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才容易摆脱世俗的束缚,而自己则更应该效仿那位著名的禅师维摩诘,不断修炼提升自己的境界。

最后一句“退食略无声色累,自磨煤麝写阳冰。”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总结。他深知隐居生活并非完全无所事事,而是要在精神上保持独立自主。因此,他在吃饭后会静心修禅悟道,以去除世俗的困扰;而闲暇之余,他也喜欢磨墨练字,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世俗人生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