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者少年日,所慕韩伯休。
涉世更百难,得交多胜流。
当时回俗驾,喘汗困万牛。
晚看故曹耦,半逝半乃侯。
侯者朱其轮,逝者卧荒丘。
荒丘不足悲,朱轮或可羞。
翻然乃自悟,庶几桑榆收。
朋侪竞挽止,一往只掉头。
我岂筑室愚,喋喋于道谋。
向来汉上行,悬知计未优。
重念佛祖心,独往恐不酬。
细看丛林敝,百孔如破裘。
出有造请恶,入怀薪米忧。
虽云学道辈,坦途多不由。
我欲独挽之,难哉推陆舟。
归来拥白云,草茅有前修。
誓不出山去,三更林莽秋。
寄声二三友,兴来过我不。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的诗,表达了他对友情、人生和修行的看法。
诗句解释:
往者少年日,所慕韩伯休。
“往者”指的是过去的时光,“少年日”指的是年轻时的日子。
“所慕韩伯休”是说那时最向往的是像韩愈这样的文人雅士。
涉世更百难,得交多胜流。
“涉世”意味着经历世事,“百难”指遇到许多困难。
“得交多胜流”是指结交的朋友大多是有才学的。
当时回俗驾,喘汗困万牛。
“回俗驾”指的是回到尘世生活,“喘汗困万牛”形容生活的辛苦和压力大。
晚看故曹耦,半逝半乃侯。
“故曹耦”是指过去的同伴或战友,“半逝半乃侯”表示有些战友已经逝去,而有些还在等待机会。
侯者朱其轮,逝者卧荒丘。
“侯者朱其轮”是说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他们的车子装饰着华丽的轮子。
“逝者卧荒丘”则是说一些英雄人物最终都埋葬在了荒野之中。
荒丘不足悲,朱轮或可羞。
“荒丘”表示荒凉的地方,“朱轮”是古代贵族的车饰,用朱红色装饰车轮。
诗人认为即使英雄们最终都归于尘土,但他们的荣耀和辉煌也不会因此而羞愧。
翻然乃自悟,庶几桑榆收。
“翻然”意为突然醒悟,“自悟”是指自己领悟到的道理。
“庶几”意思是希望或几乎,“桑榆收”意指晚年有所收获。
朋侪竞挽止,一往只掉头。
“朋侪”指的是朋友,“竞挽止”是说大家都想要留住时间,不愿放手。
“一往”表示坚持,“只掉头”则暗示人们往往只会改变方向,不会一直坚持下去。
我岂筑室愚,喋喋于道谋。
“岂”表示疑问,“筑室愚”是说自己不愚蠢,只是有时候过于执着于某种观点或计划。
“喋喋于道谋”是指不停地讨论和谋划一些事情。
向来汉上行,悬知计未优。
“向来”指的是过去,“汉上行”可能是对历史上汉朝时期的描述。
“悬知”表示猜测或推测,“计未优”是指以前的计划或策略并不完美。
重念佛祖心,独往恐不酬。
“重念”意味着重新思考,“佛祖心”指的是佛教的精神或教义。
“独往恐不酬”是指独自前行可能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或成就。
细看丛林敝,百孔如破裘。
“丛林”指的是佛教的寺庙,“敝”是破旧的意思。
“百孔如破裘”形容寺庙破旧不堪,如同被撕裂的皮衣一样。
出有造请恶,入怀薪米忧。
“出有造请”是指出门时需要拜访或送礼,“入怀薪米忧”则表示回到家中时需要担忧家中的食物和生计。
虽云学道辈,坦途多不由。
“虽云”是说虽然,“学道辈”指的是学习佛法的人。
“坦途多不由”是指尽管有平坦的道路可以走,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地走下去。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友情和修行的思考。他通过回忆与朋友们共度的时光,表达了对逝去的战友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修行道路的困惑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满了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