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涉世,波澜渺无穷。
凡儿似得计,兀兀自穷能。
惟有盛名下,颇招众嫉攻。
开关或延敌,政使臧亦凶。
古人故不尔,山泉养正蒙。
我非阮嗣宗,何时见阿戎。
濯濯春月柳,谡谡松下风。
似闻未著冠,笔力百夫雄。
馀子窘不足,渠乃忌太丰。
比从道人游,警悟世谛中。
试观名斋意,已见应世工。
圣贤在方策,制行固不同。
惟有虚己游,万川同一东。
此名可书绅,愿言谨厥终。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名声和修养的讨论。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他人的观察,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和对修养的追求。
诗的第一句“人生一涉世,波澜渺无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如同在大海中航行,面对的波涛汹涌,而我们只能顺应命运,无法改变。这里的“涉世”和“波澜”象征着人生中的种种经历和挑战。
第二句“凡儿似得计,兀兀自穷能”则描述了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他们虽然看似有所计划,但实际上却陷入了困境,无法摆脱困境。这一句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实际上却陷入困境的人。
第三句“惟有盛名下,颇招众嫉攻”表达了诗人对于名誉的看法。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拥有很高的声誉时,才会引来众人的攻击和嫉妒。这是因为人们往往会因为嫉妒他人的成就而产生敌意。
第四句“开关或延敌,政使臧亦凶”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即使一个人的行为是正确的,也可能会因为其他人的原因而遭受失败。这里“开关”指的是打开门闩,表示开启局面;“延敌”则是引诱敌人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行为虽然正确,但也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五句“古人故不尔,山泉养正蒙”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反思。诗人认为,古代的圣贤并没有像现代人那样追求名利,而是过着简朴的生活,修养自己的品德。这与他的人生观念相符合。
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修养的看法。他认为,修养并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净。同时,他也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虚心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对名斋(书房)的理解和期待。他认为,名斋的命名可以体现出主人的性格和修养水平,而主人也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
这首诗通过描绘人生的经历和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修养和谦虚的看法。他认为,人生就像大海中的航行,我们应该顺应命运,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净,同时也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