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流笔墨戏,好句亦时得。
譬如世佳人,不必须倾国。
我行百城时,所至不暖席。
默求支许流,常叹暮云碧。
阿师有典刑,一见我心释。
根源师璨可,馀事窥元白。
丛林半良窳,初若泗滨石。
欲出金玉音,不妨聊考击。
致远或恐泥,落华反枯寂。
口边白醭去,愿子师古昔。
诗句释义
1 禅流笔墨戏:描述僧人以笔作画,如同禅宗中的修行般随意自在。
- 譬如世佳人:将文人比作世间的美丽女子,强调其外表的吸引力。
- 不必须倾国:意味着文才或学识并不一定要像古代四大美女那样倾倒世人。
- 我行百城时:诗人走遍了许多地方,用“不暖席”来形容自己的行为简朴,没有奢侈浪费。
- 默求支许流:默默寻求支许(支许,即支离破碎之意,这里指诗歌中自然流露的意境)之流。
- 常叹暮云碧:常常因暮色中的云彩而感到怅惘或惋惜。
- 阿师有典刑:这里的阿师指元辉上人,典刑指的是规范和准则。
- 根源师璨可:认为元辉上人的诗作有其根源和根基,与唐代诗人王昌龄、崔颢等人相似。
- 馀事窥元白:余事,即次要的事情;元白指的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元稹和白居易。
- 丛林半良窳:形容丛林中既有良好的部分也有不良的部分。
- 初若泗滨石:比喻刚开始时可能像石头一样坚硬或难以理解,但最终会逐渐显露真面目。
- 欲出金玉音:想要发出像金子和玉石那样的美妙声音。
- 不妨聊考击: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自由地探索。
- 致远或恐泥:虽然远方的目标值得追求,但有时可能会因为过于执着而被束缚。
- 落华反枯寂:虽然繁华落尽后可能显得有些寂寞,但这正是生命的真谛。
- 口边白醭去:形容说话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智慧和才华。
- 愿子师古昔:希望对方能够学习古代的诗人,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译文
禅师以笔墨游戏,好句时常得来。
如世间美丽佳人,不一定要倾国倾城。
我行走于百城之间,所到之处不曾铺张。
默默追寻那些支许之流,常叹息暮云碧空难解。
阿师有其规矩和准则,一见面我便心释然。
根源师璨可,其他事情窥探元白。
丛林中一半良好一半劣质,初看就像泗滨石般坚固。
想要发出像金子和玉石那样美妙的声音,不必太过拘泥。
追求远大目标或担心被束缚,落花归为枯寂之地。
口中说出的话语如白醭去除,愿你能学习古往今来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