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物顺说,时司金行。
于郊迎气,以望庶灵。
雅歌维乐,圭荐惟牲。
作民之祉,永相厥成。

【注释】

品物:万物。顺说:顺应天时。时司金行:指五行中金属性的事物。

于郊迎气:在郊外迎接节气之气。以望庶灵:希望神灵降临。

雅歌维乐:奏雅乐以表达欢乐之情。圭荐惟牲:用玉制的礼器献上祭祀用的牲口。作民之祉:为百姓造福。永相厥成:永远保佑他们成功。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诗人王安石任江陵(今属湖北)知县时,为了祭奠山川之神而作的诗篇。

首句“品物顺说”,说明作者在祭祀前,对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作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接着写迎神时所唱的歌辞,这是古代祭祀时用来歌颂天地山川、五方上帝等神灵的歌曲,这里称之为“雅歌”,可见其庄重严肃的程度。

第二句“时司金行。”是指五行中金属性的事物,如钟鼎、斧钺之类,它们具有肃杀之气,因此要谨慎对待。这句诗既表现了作者对祭祀的尊重,也表达了他对金属性事物的看法。

第三句“于郊迎气”中的“郊”,即郊外,是古代帝王祭天地之所。古人认为,天地有正气,所以人们要到郊外去迎气,以便与天地相应,从而得到神灵的庇佑。这句诗表明了作者对天地之气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祈求神灵庇护的心理。

第四句“以望庶灵”,是指通过祭祀来向神灵祈福,希望神灵能降临人间。这里的“庶灵”是指各种神灵,包括山神、河神等。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民众的关怀。

第五句“雅歌维乐”,指的是奏雅乐以表达欢愉之情。这里的“维”通“唯”,表示只有如此才符合礼仪规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祭祀仪式的重视和对礼仪规范的遵守。

第六句“圭荐惟牲”,是指用玉制的礼器献上祭祀用的牲口。这里的“圭”是指圭表,用于测量日影以确定时辰,这里用作名词;“荐”指进献给神灵的祭品。这里的“惟”表示只有这样才符合礼仪规定。这句话强调了祭祀时的礼仪规范和对神灵的尊重。

第七句“作民之祉”,是指为百姓造福。这里的“祉”指的是福,也就是好运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福祉的关心和重视。

最后一句“永相厥成”,意思是永远保佑他们成功。这里的“厥”通“其”,表示这样或这样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民众成功的祝愿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全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神灵崇拜与敬畏的情感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期望和对民生幸福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