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周祖,惟民之恤。
播种为教,下民乃粒。
曾是索飨,而匪先公。
万物难报,阡陌之功。
【注释】:
后稷:周朝的始祖后稷,是周族的一位重要祖先。
位奠币:在后稷的位置上放置祭品。
曲同夜明:比喻周代的制度和法令。
明明周祖,惟民之恤:周朝的创始人武王(即周公旦的父亲)为百姓操劳。
播种为教,下民乃粒:周文王开始制定农业法规。
曾是索飨:曾经向先王请求赐福。
而匪先公:却不是先君的功劳。
万物难报,阡陌之功:耕种的土地,难以报答先人的贡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周朝始祖后稷的赞美。作者通过对后稷的描写,表达了对周朝创始人的敬仰之情。
作者描绘了后稷的形象。他不仅是周朝的始祖,更是为百姓操劳的领导者。他的功绩不仅体现在创立国家制度、颁布法令上,还体现在他为百姓谋福利上。这一点体现了他对百姓的深深关爱。
作者通过“播种为教,下民乃粒”这句话,进一步展示了周文王的智慧和才能。他不仅制定了农业法规,还关心百姓的生活,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作者提到了曾向先王请求赐福的事情。这说明作者对先王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先王功业的认可。
作者通过“万物难报,阡陌之功”这句话,强调了耕种的土地对先人的深厚恩情。这不仅仅是对土地的一种感恩,也是对先人辛勤付出的认可和尊重。
这首诗通过对后稷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周朝创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的重视和尊重。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深深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民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