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象在前,豆笾在列。
以飨以荐,既芬既洁。
礼成乐备,人和神悦。
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诗句

1 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 - 这是诗的题名,表明这首诗是关于祭祀的内容。“大晟府”指的是宋代的一个官署,专门处理音乐和礼仪事务。”拟撰”意味着这些诗歌是为了制定仪式而创作的。

  1. 彻豆用《娱安》 - 这是第一首诗歌的主题,”彻豆”在古代是指撤去祭器,”用《娱安》”则是引用了《礼记》中的《郊特牲》篇,其中提到在祭祀中要“彻豆俎,荐馨香,降神而说”。

译文

  1. 献上牺牲和器具在前,摆放祭品在列位。
  • “牺象在前”:指献上牺牲和器具放在前面准备祭祀。
  • “豆笾在列”:指摆放祭品在列位整齐。
  • “以飨以荐”:意为用祭品进行祭祀。
  • “既芬既洁”:意即祭品既芬芳又洁净。
  • “礼成乐备”:指礼节完备,音乐也准备妥当。
  • “人和神悦”:意思是人们和谐,神灵喜悦。
  • “祭则受福”:意味着祭祀就能得到幸福。
  • “率遵无越”:意为遵循规范,不会超越。

注释

  • “牺象在前”:这里提到的“牺”通常指代牛、羊等牲畜,“象”可能是指猪或鹿等动物。这是古代祭祀活动中用于奉献给神的物品。“在前”表示它们被放置在祭祀活动的最前面。这体现了古人对于祭祀的重视与尊敬,以及对神灵的虔诚态度。

  • “豆笾在列”:这里的“豆”和“笾”都是古代祭祀时用于盛放食物和酒器的器具。“在列”意味着这些器具被放置在祭祀场所的行列中。这反映出古人在祭祀活动中对仪式感的重视,以及希望通过有序的排列来展现对神灵的敬畏之情。

  • “以飨以荐”:这里的“飨”和“荐”都是祭祀时的用语。“飨”通常指供奉神灵的食物,而“荐”则是献上供品。这两句话合在一起表达了古人通过供奉美食、献上供品的方式来祈求神灵的庇佑。

  • “既芬既洁”:在这里,“芬”和“洁”都是形容词,分别表示芳香和纯净。这两句诗强调了祭品不仅要香气四溢,还要洁净无瑕。这不仅是对神灵的尊重,也是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追求。

  • “礼成乐备”:这里的“礼”指的是祭祀活动的程序和礼节,“乐”则是指音乐伴奏。“成”和“备”分别是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序完整、音乐完备。这两句话强调了在进行祭祀时,必须按照既定的程序和礼节来进行,并确保音乐伴奏到位,以营造一个庄重神圣的氛围。

  • “人和神悦”:这句话表达了祭祀活动不仅能够获得神灵的欢欣,也能让参与的人感到愉悦。这反映了古人认为祭祀活动不仅是对神灵的祈求,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它体现了古人对于祭祀活动的双重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神灵的庇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 “祭则受福”:这里的“受福”指的是接受神灵的恩赐,享受福气。这反映了古人对于祭祀活动的深信不疑,相信通过祭祀可以获得神灵的庇佑,从而带来好运和幸福。同时,这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神灵信仰的依赖和尊重。

  • “率遵无越”:这一句话强调了人们在祭祀活动中必须遵守规定,不可逾矩。这反映了古人对于礼仪的高度重视,认为只有严格遵守礼仪才能获得神灵的保佑。这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尊重和遵守。

赏析

此诗为大晟府拟撰祭祀礼仪之歌辞之一,共十四首。每首都紧扣“彻豆”主题,从祭祀前的准备到祭祀过程再到祭祀后的总结,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祭祀前的场景和准备工作,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情。接着,第三句通过描述祭品的摆放和献上的方式,进一步突出了祭祀过程中的仪式感和庄重性。随后,第四句和第五句通过描绘祭祀过程中人们的言行举止和内心的感受,进一步展现了祭祀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最后,第六至十四句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祭祀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强调了祭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和敬畏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