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浙江仁和人,字纯生,号见大。
曾独游皋亭诸山探梅,爱二松奇古,因号二松居士。
善画,绘寻丈大幅尤兀傲有奇气。
客粤三十年。
工诗。
尤深于史学,所撰《苏诗编注集成》,集以前注家之大成,并可订正《宋史》之误。
有《韵山堂集》、《二松庵游草》。
生卒年:1764-?
清浙江仁和人,字纯生,号见大。
曾独游皋亭诸山探梅,爱二松奇古,因号二松居士。
善画,绘寻丈大幅尤兀傲有奇气。
客粤三十年。
工诗。
尤深于史学,所撰《苏诗编注集成》,集以前注家之大成,并可订正《宋史》之误。
有《韵山堂集》、《二松庵游草》。
生卒年:1764-?
霁后度大屏岭始见罗浮山隐显云外折下数里为石角潭 释义:雨过天晴后,穿过屏风般的大岭才看到罗浮山在云雾中隐约出现,沿着山路往下走几里便是石角潭。 注释:霁后:雨过天晴。度:经过。大屏岭:屏风般壮丽的大山。始:开始时。隐、显:隐藏、显现。云外:云层之上。折:拐弯。数里:几里。石角潭:地名(在今广东省境内)。 赏析:此诗描写登高望远,从大岭上遥看罗浮两山,在云雾缭绕之中隐约可见。“霁后”二字
【注释】 轩辕:黄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道士:指轩辕道士。狡狯(qiè):机智狡猾。天街:京城大街。承秘旨:接受秘密指示。金盘:古代的一种玉制器皿,这里代指皇帝的御用之物。白鹊:即“白鹭”,一种鸟。射覆:古时的一种博戏,即在一器上画有各种图案或文字,猜者从容器里取出后猜出其内容来为胜。兀突:突然。罗浮:山名,在今广东增城。旧有宅:指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别墅。豆蔻(dòukòu):女子十三岁
【译文】 大洲,山水浩渺回环曲折,千里之内环绕着巍峨的峡谷。南靖县连接着苍梧县,奔流的江水势不可挡。登上木船寻找大洲,它的源头从两山之间倾泻而下。粤西山蜿蜒曲折,倾覆着天空的压力。一条龙在水面盘旋,两条江河汇合在两岸。龙的性情郁结不舒展,节寸受到威胁。一怒之下飞上高空,奋力张开鳞片和鱼甲。引颈高高落在大洲之上,波涛汹涌喷薄而出。天地间充满了灵气,分出一道江口插入其中。希望你学得希夷的道法
吕公导余游飞水潭 吕洞宾引导我游览飞水潭。 笠屐坏色衣,冲雨寻飞泉。 我穿着破笠子、穿烂的鞋,冒雨寻找飞泉。 枫人蹑我后,维摩导我前。 枫叶的人(指山间小路上)紧跟在我的后面,维摩(即维摩诘,佛家弟子)在前面引路。 缘崖面峭壁,震惊两耳边。 沿峭壁攀缘,震耳欲聋。 竭蹶赴山亭,大叫龙喷涎。 跌跌撞撞地奔向山亭,大声呼喊,像是龙在喷口水。 急溜泻岩肋,下注硗确穿。 急流如瀑布般从岩壁上倾泻下来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登上界三峰从神湖望夜乐池还憩青羊石, 罡风吹衣裂,补缀来片云。禹步登上界,下视云中君。 神湖遥接夜乐水,傍守青羊作长跪。白环之树丹刚林,空青万条玉间金。 风泉纷起响琴筑,琅琅九奏八会调仙音。东极天,浮黎国,老聃一开紫字帙,举授青真东海童,尹喜玄观求不得。 求不得,将何之,先吾闻道吾之师。跽请丫角青童儿,童儿为言子可教。 可教隔一尘,不见琼花玉蕊更翻新。朝跨青鸾暮赤凤
【注释】 海月渐蔼空:海中的月亮渐渐映照在天空,显得更加皎洁。 斜注一峰凸:月光斜射在山峰上,使其显得突出。 霜缟披山肩:霜白如衣,披覆在山的肩上。 其趾列积铁:山的脚下,堆积着如同铁块一般的岩石。 夜泉触耳寒:夜晚听到泉水的声音,让人感到寒冷。 发我游兴热:激起了我游览的兴趣,让我感到热血沸腾。 径转嘉树阴:小路转过一片茂盛的树林,形成了阴凉。 茧步到山裂:用脚趾尖行走时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作者当时任国子博士、集贤殿书院学士、史馆修撰,在长安。 诗人游历了陕西的太白山后,从南郑回京,又经过终南山,一路观赏了太白山的风光,感慨颇多。 首联“度大屏诸山二十余里一无庐木而雨至忽有古藤一本覆若夏屋得息”:越过太白山二十多里的路程,一路上没有看到人烟,忽然间发现一棵古藤,像盖房子一样覆盖着它,好像一座夏屋得到了休息。 颔联“童山曾曾绝人境
【诗句释义】: 1. 登上界三峰从神湖望夜乐池还憩青羊石:在登至界三峰的途中,我从神湖远望夜乐池,并在那里休息。 2. 我今唤起石羊群:我如今唤醒了石羊群。 3. 太霞一曲排空闻:太霞一曲,如同音乐般在空旷的地方回荡。 4. 袖得三峰归下界:我带着三座山峰回到了人间。 5. 绘图一炷妙香薰:绘制了一张画,用来点燃香气。 【译文】: 在登至界三峰的途中,我从神湖远望夜乐池,并在那里休息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青云塔、鉴海等景物的描述,赞美了这些景物的高远、清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圣贤的敬仰之情。 首句“神步山登青云塔”描写了诗人登上青云塔的情景。这里的“神步”形容诗人登上青云塔时的心情,既轻松又愉悦。接着“周览鉴海之胜次明倪公尚忠石刻韵”两句,描述了诗人俯瞰大海,欣赏其壮丽景色的情景。这里的“鉴海”指观赏大海,诗人在登高望远中领略大自然的壮阔和美丽。 颔联“立锥面面水天宽
诗句:观源洞外泉淙淙,葛翁遗下青竹筇。 译文:观源洞外的泉水潺潺流淌,葛翁留下的是一根青翠的竹子。 注释:观源洞,位于中国某个地方的一个自然景观或历史遗迹。泉淙淙,形容水声清脆悦耳。葛翁,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位隐士或者诗人,其人以高洁著称。青竹筇,即一种用竹子制作的手杖。 赏析:此诗描述了观源洞外的自然环境,以及葛翁留下的手杖(筇)
清代诗人王玉燕,字玳梁,是清江苏丹徒人,与清朝的书法大家王文治为近亲,擅长诗画,尤其以草汁画兰而名动一时。 王玉燕在文学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独到的见解。她的诗歌风格广泛,涵盖了诗经、乐府、楚辞等多个体裁,展现了她对古代诗词艺术形式的深入理解和精湛掌握。她的诗作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悲愤和悼亡之情的哀婉之作,也有表达爱国情怀和思乡情绪的抒情诗,还有咏物、山水
丁瑜(静娴)是清代的诗人,其生平和作品均不详。以下是关于丁瑜的介绍: 1. 生平背景 - 家庭地位: 丁瑜是清朝长兴人,字静娴,为进士臧眉锡之妻。她的身份虽然属于官员家庭,但她并没有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更多是在文学领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 艺术成就: 尽管丁瑜的艺术成就具体细节不详,但从现存的作品来看,她是一位深具情感的诗人。她的作品中不乏对离别与情感的深刻描绘
王绍兰是清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字畹馨,号南陔,晚年自号思惟居士。他于176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城厢镇,是清朝大臣王家的一位成员。以下是关于王绍兰的相关介绍: 1. 个人背景:王绍兰出身于清初名门望族王家,家庭环境优渥且文化气息浓厚。尽管家境优越,王绍兰却笃志好学,勤勉刻苦地钻研经史大义,以教书为生来奉养母亲。这种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为他后来的官场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科举及第
清浙江仁和人,字纯生,号见大。 曾独游皋亭诸山探梅,爱二松奇古,因号二松居士。 善画,绘寻丈大幅尤兀傲有奇气。 客粤三十年。 工诗。 尤深于史学,所撰《苏诗编注集成》,集以前注家之大成,并可订正《宋史》之误。 有《韵山堂集》、《二松庵游草》。 生卒年: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