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曰武,惟圣为能。
御得其道,无敢不庭。
整我六师,稽诸七德。
不吴不扬,有严有翼。
止戈曰武,惟圣为能。
御得其道,无敢不庭。
整我六师,稽诸七德。
不吴不扬,有严有翼。
绍兴朝会十三首 其二 酒载行用武舞的注释如下:
- 止戈曰武:“止戈”意味着停止战斗。在古代,战争被视为最大的灾难,因此“止戈”是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和珍视武力的态度。
- 惟圣为能:“圣”指具有高尚德行的人。这里强调只有圣明之君才能实现止戈,因为圣明之人能够以智慧和仁爱来化解冲突,而不是通过武力。
- 御得其道:“御”意为治理或驾驭,“得其道”指的是掌握了正确的治理方法。这里的“御得其道”意味着君主需要运用恰当的手段来治理国家,避免不必要的战争。
- 无敢不庭:“庭”是指朝廷,即国家的统治中心。这句话表达了君主统治的合法性,即国家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进行,不得违抗天命,不得侵犯百姓。
- 整我六师:“整”是整顿、整理的意思。这里的“六师”指的是国家的六军,即步兵、骑兵、战车等军事力量。整我六师意味着君主需要妥善管理国家的武装力量,确保其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服务。
- 稽诸七德:“七德”是指儒家提倡的七种美德,包括礼、义、廉、耻、忠、孝、悌。这里的“稽诸七德”意味着君主应当以这些美德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此来赢得民心。
- 不吴不扬,有严有翼:“吴”和“扬”在这里可能是指某种具体的行为或态度。这里的“不吴不扬”表示君主应当避免轻率或放纵的行为,而应保持严谨和适度。而“有严有翼”则表达了君主不仅要有威严,还要有关怀和帮助人民的能力,使民众感受到国家的温暖和安全。
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君主的智慧和德行,也强调了国家治理中的道德和法治原则的重要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