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之德,形于四方。
尊亲立爱,化洽风扬。
圣母袆衣,明君黼裳。
因时献寿,克盛朝章。
【注释】
明道元年:北宋仁宗赵祯在位的年号。章献明肃皇太后:章献皇后,即宋仁宗的元配皇后。朝会:朝廷举行宴会。十五首:指皇帝应太后之请所赋诗的篇目。崇安:指《诗经》中的《周南·关雎》,后用以比喻天子之德。四方:指全国。化洽:教化普及。风扬:风传天下。圣母:指章献皇后。袆衣:皇后所穿的礼服。黼裳:帝王礼服上的绣有斧形图案的上衣。因时:根据时节。克盛:能够盛大。朝章:朝政礼仪。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仁宗赵祯应章献明肃皇太后之请,以《周南·关雎》为题所作的一组应制诗。
第一联:“天子之德,形于四方。”这是说,天子的德行遍及四海。“形”通“呈”,呈示,表现。“四方”,泛指全国各地。这一联是全诗的纲领,以下诸联皆围绕此意展开。
第二联:“尊亲立爱,化洽风扬。”这是说,尊亲而爱人,能使教化普及,风声远扬。“敬亲”,就是尊敬父母,尊祖重宗,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立爱”,就是要爱人,要推已及人,对别人也要爱护和帮助。“化洽”,就是使教化普及,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到处都流传着美好的道德风尚。“风扬”,这里是指教化之风像春风那样吹遍大地。
第三联:“圣母袆衣,明君黼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圣母穿着祭神的祎衣,天子身着绣有斧形图案的礼服。“袆衣”,是祭祀时穿的礼服,多用五彩丝线做成。“黼裳”,古代王公大臣所穿礼服,上绣斧形图案。“明君”,指有德行的君主。“黼裳”,是礼服上绣有斧形图案,象征文治武功,所以称为明君。
第四联:“因时献寿,克盛朝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按照时节来献礼,使朝政礼仪更加完善。“因时”,就是按照季节和节令来行事。“献寿”,是向皇帝献上祝寿词或礼物。“朝章”,指朝廷的礼仪制度、法度。
这组诗主要是颂圣之作,歌颂皇太后的功德,称颂皇帝的仁德与贤明。从形式上看,这组诗又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具有鲜明的音韵美和结构美。作者巧妙地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把颂圣与咏物结合起来,既符合当时应制诗的要求,又体现了诗人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