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全诗如下: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
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译文:
江上的明月照亮了重山,我初次来到嵩山的时候。
塞外的秋风在吹响号角,城墙上夕阳映照的旗帜。
年轻的马匹适合这种环境,从军的乐趣,不要去询问是谁。
侯骑刚刚到达蓟北,先声已经惊动了辽西。
归期还来得及欣赏柳树青青的倒影,春天的闺中月色明亮,不要让我流泪。

注释:

  1. 江月晃重山:指月光照耀着重重叠叠的群山。
  2.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描绘了边塞秋日的景象,风吹响了号角,太阳落下后,城门上的旌旗也随风飘扬。
  3. 少年鞍马适相宜:形容年轻人骑着马,适合这样的环境。
  4. 从军乐,莫问所从谁:表示从军的愉快,不去考虑谁跟随你。
  5.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侯卫的骑兵刚刚到达蓟北,先声已经惊动了辽西。
  6. 归期犹及柳依依:归期还来得及欣赏柳树青青的倒影。
  7. 春闺月,红袖不须啼:在美丽的月色之下,闺中的少女们不需要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李颀对初到嵩山时的景色和心情的一种抒发。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江月晃重山”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山峰,“城头落日旌旗”则展现了边疆城市的壮丽景象。同时,诗歌也传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于青春时光流逝的感伤。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却富有韵味,既反映了边塞风光的独特魅力,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沉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