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兴亡败局棋,登临疑梦复疑非。
断霞落日天无尽,老树遗台秋更悲。
沧海忽惊龙穴露,广寒犹想凤笙归。
从教尽刬琼华了,留在西山尽泪垂。

出都二首其二

历历兴亡败局棋,登临疑梦复疑非。

断霞落日天无尽,老树遗台秋更悲。

沧海忽惊龙穴露,广寒犹想凤笙归。

从教尽铲琼华了,留在西山尽泪垂。

赏析:

这首诗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诗中通过描绘历史的变迁和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

“历历兴亡败局棋”,这里用棋盘比喻国家,指出历史上每一个兴衰成败都是棋局中的一步。这种比喻揭示了历史的循环往复和不可避免的命运。接着,“登临疑梦复疑非”,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怀疑和不确定感。这里的“登临”可能指登高望远时感受到的政治风云变幻无常,而“疑梦复疑非”则反映了诗人对当前政治状况的不确定性和迷茫。

“断霞落日天无尽”,通过夕阳西下的景象,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这里的“断霞”和“落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而“天无尽”则强调了时间的无限和人的渺小。这种对比增强了诗句的哲理性和深度。

“老树遗台秋更悲”,通过描写老树和遗台,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过去的回忆。这里的“老树”和“遗台”是历史的见证者,而“秋更悲”则传达了诗人对这些历史的深深哀思。

“沧海忽惊龙穴露,广寒犹想凤笙归”,这两句使用了神话元素,将大海的壮阔与龙穴的神秘相结合,以及月宫的寒冷与凤笙的悠扬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现实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时间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它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