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材官老不材,从教兀兀走尘埃。
梦中望拜通明殿,曾见金书两字来。

记梦

天上材官老不材,从教兀兀走尘埃。

梦中望拜通明殿,曾见金书两字来。

注释:

  1. 记梦:即《题李凝幽居》。
  2. 材官:古代掌管山林的官,此处指隐士。
  3. 老不材:年纪大了却不得志,没有才能。
  4. 兀兀(wù):形容人呆滞的样子。
  5. 通明殿:即玉阶,皇帝上朝的地方。
  6. 金书两字:指朝廷的任命或诏书。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诗人通过回忆自己曾经在梦中梦见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隐士,以及他在梦中见到朝廷的任命和诏书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天上材官老不材”,诗人以“天上材官”自比,表示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因为年纪大了而不能得到重用。这里的“材官”是对隐士的一种尊称,表示他们虽然没有官职,但却有很高的学问和才能。而“老不材”则表示诗人觉得自己虽然年轻有才,但却因为年纪大而没有得到重用。
    第二句“从教兀兀走尘埃”,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失落。这里的“兀兀”形容人呆滞的样子,表示诗人觉得自己虽然有才华,但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只能在官场中碌碌无为。而“走尘埃”则表示诗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尘土一样,毫无价值。
    第三句“梦中望拜通明殿”,诗人通过梦境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向往。他梦见自己站在通明殿前,向皇上行礼,表示他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然而,这种理想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因为官场竞争激烈,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晋升的机会。
    第四句“曾见金书两字来”,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失望。他梦见自己看到了一封金书,上面写着朝廷对他的任命或诏书。然而,当他醒来时却发现这一切都只是一场空想,因为现实中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种现实与梦境的反差让诗人感到更加失望和无助。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情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