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衣仙人鞭素虬,翕忽变化令人愁。
须臾视六合,浩荡不可求。
初疑陶轮比运甓,今悟夜壑真藏舟。
劫石拂未穷,杞国浪自忧。
断鳌立极万万古,争遣起灭如浮沤。
快哉万里风,一扫天四周。
谁言太始再开辟,日驭本自无停辀。
举手谢山灵,就无清凉毫相非神羞。
贱子贪名山,客刺已屡投。
黄华挂镜台,天坛避秦沟。
太山神明观,二室汗漫游。
胸中隐然复有此大物,便可挥斥八极隘九州。
玉峰有佳招,绝唱须一酬。
为君探囊掷下珊瑚钩,白云相望空悠悠。
异时华表见老鹤,姓字莫忘元丹丘。
游龙山
玉衣仙人鞭素虬,翕忽变化令人愁。
须臾视六合,浩荡不可求。
初疑陶轮比运甓,今悟夜壑真藏舟。
劫石拂未穷,杞国浪自忧。
断鳌立极万万古,争遣起灭如浮沤。
快哉万里风,一扫天四周。
谁言太始再开辟,日驭本自无停辀。
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 玉衣仙人鞭素虬,翕忽变化令人愁:穿着华美的玉衣的仙人用鞭子抽打着一条白色的蛟龙,它的变化让旁观者感到忧愁和不安。
- 关键词解释:
- “玉衣仙人”:指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或仙人。
- “素虬”:白色蛟龙,通常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力量。
- 赏析:
这两句描绘了仙人与蛟龙之间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通过使用“令”一词,诗人传达了这种互动对观者心情的影响,增添了一层戏剧性和情感色彩。
- 初疑陶轮比运甓,今悟夜壑真藏舟:最初怀疑是陶轮在运作,后来才明白是在夜晚的山谷之中藏着船。
- 关键词解释:
- “陶轮”:古代一种用来制造陶瓷的手摇式转盘工具,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运甓”:搬运砖块的动作,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日常劳动或劳作的场景。
- “夜壑”:晚上的山谷,这里指一个隐秘的地方。
- “藏舟”:隐藏船只,意味着某种秘密或深意。
- “初疑”“今悟”:表示从一种误解到正确的理解的转变。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现象或行为的最初误解,经过深入观察和思考后,终于找到了真相。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认识能力。
- 劫石拂未穷,杞国浪自忧:巨大的岩石被风吹拂,看似无穷无尽,这让杞国的百姓感到忧虑。
- 关键词解释:
- “劫石”:巨大的岩石,这里用来象征自然的力量和威严。
- “拂”:风吹过的意思。
- “杞国”:古代的一个国名,这里可能指的是杞国有多虑或者过于担心的情况。
- 赏析:
这句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人类的情感和心态。诗人通过对自然力量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过度担忧或忧虑的一种批评。这种表达方式既形象又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 断鳌立极万万古,争遣起灭如浮沤:就像巨鳌站立不动万古不变,但终究还是会被海浪所淹没。
- 关键词解释:
- “断鳌”:断开鳌头的意象,这里用来象征永恒和坚定。
- “立极”:站稳根基的意思。
- “万古”:形容时间之长。
- “起灭”:生与死、存在与消失。
- “浮沤”:比喻像水泡一样随时可能消失的事物。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鳌鱼虽然坚固无比,但最终还是要面对大海中的波涛汹涌,这象征着无论多么强大或稳定的事物,最终都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和自然的规律。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哲理又引人深思,让人不禁对生命和宇宙的本质产生敬畏之情。
- 快哉万里风,一扫天四周:多么快乐啊,我乘着风,横扫天地四方。
- 关键词解释:
- “快哉”:快乐的样子。
- “万里风”:形容风势强劲,可以横渡很长的距离。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大自然时所感到的快乐和自由。通过描述自己乘着强劲的风力,横扫天地四方的场景,诗人展现了对自然力量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这种表达方式不仅生动形象,还充满了力量感和动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情和豪放。
- 谁言太始再开辟,日驭本自无停辀:谁说太初开天地再次创造世界?太阳车本来就没有停止运行的轨迹。
- 关键词解释:
- “太始”:古代哲学中指宇宙的起源和开端。
- “再开辟”:再次开启或创造新的境界。
- “日驭”:太阳车的比喻,代表太阳本身或其运行。
- “无停辀”:不停息地运行。
- 赏析:
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起源和本质的思考。通过将太阳车与宇宙的创生相联系,诗人探讨了宇宙和生命的起源以及它们的本质。这种思考既富有哲理又引人深思,使人对宇宙的奥秘产生深深的好奇和敬畏之情。
- 举手谢山灵,就无清凉毫相非神羞:向山神举手致谢,没有凉爽的水珠相加并不因为神羞。
- 关键词解释:
- “举手谢山灵”:向山神行礼并感谢。
- “就无清凉毫相非神羞”:意思是说不需要水珠相加也不会因为神而感到羞愧。
- “毫相”:水珠的比喻。
- “清寒”:凉爽的感觉。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欣赏以及对神灵的尊敬。通过向山神鞠躬感谢,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诗人认为自然本身无需任何修饰或添加就足够美丽和神奇,这种表达方式既简洁又深刻,引人深思。
- 贱子贪名山,客刺已屡投:我这个不肖子孙贪图名山之利,已经多次受到指责。
- 关键词解释:
- “贱子”:自称谦词,意指自己。
- “贪名山”:贪图名山的好处或利益。
- “客刺”:客人的意见或批评。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他因追求名山的好处而不断遭受他人的指责和批评,这揭示了诗人对名利的执着和对批评的敏感。这种表达方式既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引发读者对自己行为的思考和反思。
- 黄华挂镜台,天坛避秦沟:黄色的花朵挂在镜台上,天坛避开秦代的沟渠。
- 关键词解释:
- “黄华”:黄色的花朵,这里用作装饰品或标志物的比喻。
- “挂镜台”:将镜子挂在台子上,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装饰品的位置或作用。
- “天坛”: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
- “避秦沟”:避免秦朝的沟渠或障碍物。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来表达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黄色花朵的装饰品挂在台子上,与天坛的背景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这种描绘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充满想象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之中。
- 太山神明观,二室汗漫游:泰山上的神明观,两个屋子中人们汗流满面地游走。
- 关键词解释:
- “太山”:泰山的别称,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山东。
- “神明观”:崇拜神明的庙宇或建筑。
- “二室”:指庙宇中的两个房间或区域。
- “汗漫游”:形容人们在游览过程中汗水淋漓的状态。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泰山上的一处神圣场所及其参观者的状况。通过描绘参观者在神庙中的活动状态以及环境氛围,诗人展现了泰山的庄严和神秘。这种描绘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和对自然与信仰的敬畏之情。
- 胸中隐然复有此大物,便可挥斥八极隘九州:心中隐约有这样宏大的东西,就可以挥斥天地间所有界限,涵盖整个九州大地。
- 关键词解释:
- “胸中”:心中或精神层面。
- “隐然”:隐约显现或存在的样子。
- “复有此大物”:心中重新出现这样大的物体或思想。
- “八极”:古人认为世界的边际为八方,即东、西、南、北及东北、西南、东南、西北。
- “隘九州”:限制或覆盖整个九州地区。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力量和视野的认识。通过将心中的宏伟思想比喻为可以挥斥天地的壮举,诗人展示了自己对于力量和影响的自信以及对于超越常规的渴望。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富有激情而且充满动力,激励着人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大的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