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赏尽牡丹春,寂寞钧台对夕曛。
手折幽兰赠行子,多情惟有李参军。

【注释】

阳翟:今河南禹县,位于河南省。赠李司户国瑞:赠与李司户国瑞。洛阳赏尽牡丹春,寂寞钧台对夕曛。洛阳赏花时节,牡丹花开如锦,美不胜收,而李司户此时却寂寥无伴,面对夕阳余晖,倍感凄凉。手折幽兰赠行子,多情惟有李参军。李司户因故离去,我折下一束香气四溢的幽兰送给他,以此表达对他的深情厚意,希望他一路平安。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洛阳时为友人所写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谊以及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全诗以洛阳赏花、幽兰赠行为主题,通过描绘美景和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洛阳赏尽牡丹春”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地点和季节,洛阳作为当时的都城,春天的牡丹尤为繁盛,吸引了众多游客。然而,此时的李司户却身处洛阳,与牡丹无缘,只能孤独地观赏着落日余晖中的残花,内心充满了寂寞。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珍惜与他相处的时光,也为后文的赠花埋下了伏笔。

颔联“寂寞钧台对夕曛”进一步描绘了李司户的处境。钧台原本是古代帝王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如今却成了李司户孤独的身影所在之处。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洒满大地,使得整个钧台显得更加孤寂。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李司户的孤独,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同情和关切。

颈联“手折幽兰赠行子”则转向了送别环节。诗人亲手折下一束幽兰,将其赠予远行的李司户。这一细节既体现了他对李司户的关心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幽兰象征着高洁品质,赠送幽兰也是诗人表达对友人高尚品德的期望和赞美。

尾联“多情惟有李参军”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用“多情”一词来形容自己对李司户的情感,认为除了自己之外没有谁比他更有情义。这里的“李参军”是指李司户,诗人称其为“李参军”,可能是由于他的身份地位或者与李司户有某种特殊的关系。总之,诗人用“多情”一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遗憾,同时也强调了李司户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描绘洛阳赏花、幽兰赠行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和维护,以及对友人高尚品德的赞美和期待。此诗以其深厚的感情和优美的意象,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