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高书记,南征又北征。
从军元自乐,游子若为情。
笔下三千牍,胸中百万兵。
伤弓良小怯,弹铗竟何成。
惨淡风尘际,悲凉鼓角声。
别家四十日,并塞两三程。
斗绝牛皮岭,荒寒燕赐城。
吟边白鸟没,醉里莫云横。
感慨悲王粲,颠狂笑祢衡。
虎贲多将种,底用两书生。
解析与译文
诗句解释:
- 借问高书记,南征又北征。
- 询问高仲常(或称为高书记),因为频繁的南征和北征。
- 从军元自乐,游子若为情。
- 表示作为士兵从军本应快乐,但作为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内心可能充满了忧愁。
- 笔下三千牍,胸中百万兵。
- 形容其写作能力出众,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文书工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雄心壮志。
- 伤弓良小怯,弹铗竟何成。
- 虽然拥有强大的实力和技能,却因为恐惧而不敢轻易使用,最终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 惨淡风尘际,悲凉鼓角声。
- 描述一种凄凉的景象,风尘滚滚,鼓角声声,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 别家四十日,并塞两三程。
- 离家已经四十余天,行程已经走了两三程。
- 斗绝牛皮岭,荒寒燕赐城。
- 经过险峻的牛皮岭,到达了荒凉寒冷的燕赐城。
- 吟边白鸟没,醉里莫云横。
- 在吟诗时看见一只白鸟消失在地平线上,喝得大醉后连“莫”字都写不清楚了。
- 感慨悲王粲,颠狂笑祢衡。
- 感慨于自己的遭遇和命运,同时嘲笑那些过于狂妄自大的人如王粲和祢衡。
- 虎贲多将种,底用两书生。
- 认为那些身经百战的将领们才是真正的人才,自己和其他人不过是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而已。
赏析:
这首诗以问答形式开头,直接点明了诗人与高仲常之间的对话。通过这种形式,诗人巧妙地引出了对个人经历、情感以及社会现实的反思。
诗中的“南征又北征”反映了诗人的从军生涯,其中“从军元自乐”表达了军人本应有的乐趣和自豪感,然而“游子若为情”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不安。这种矛盾体现在他既能享受从军的成就感,又能深切地感受到离别家人的痛苦。
诗中多次提及“笔”和“心”,如“笔下三千牍”,“胸中百万兵”,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抱负,也反映出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野心。尽管他技艺超群、雄心勃勃,却因恐惧而无法完全施展。
最后一句“底用两书生”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人身份的看法,认为真正的英雄是经历过战斗考验的将领,而非纸上谈兵的书生。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前卫和大胆的,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不满。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既有对个人境遇的深刻描写,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注释和赏析,我们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