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翠屏下,东流看涌波。
愁将新鬓发,还对旧关河。
翅健翻秋隼,峰高并晚驼。
草深饶虎迹,夜黑欲谁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首先读懂了全诗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概括即可。“翠屏口七首 其一”是第一首。诗人在上一年来到此间时,曾在翠屏山下看到汹涌奔流的河水。而今,他再次来到此地,只见河水依然东流不息。诗人不禁愁上心头,鬓发已白。面对昔日的关河,诗人感慨万分。“翅健”二句,写诗人看到秋日隼鸟高飞,峰顶骆驼并立。这两句用典,暗含诗人自己虽身处异乡却志向不衰之意。“草深饶虎迹,夜黑欲谁过?”两句写山高林密、草木茂盛,夜间行走十分危险,诗人担心黑夜里无人能通过这片山林。“虎迹”,指虎行留下的印迹;“谁过”,指夜晚无人能走过。
【答案】
去岁翠屏下,东流看涌波。
愁将新鬓发,还对旧关河。
翅健翻秋隼,峰高并晚驼。
草深饶虎迹,夜黑欲谁过。
译文:去岁我到翠屏山下,看见那滚滚的河水正向东流着。如今我又来到了这里,看见那河水依然向东奔流不停。我的头发已变得雪白,面对着这曾经熟悉而陌生的关河,我心中充满愁苦。秋天的鹰鸟正在展翅高飞,山峰上的骆驼并肩站立。这茂密的草中隐藏着虎的痕迹,夜晚行走十分危险,我不知道谁能安全地穿过这片山林。赏析:此诗首联点出时间,“去岁”二字点明地点,交代诗人来此的原因。颔联承上启下,“愁”与“新鬓发”呼应,表现诗人对往事的记忆和思念之情。颈联写景,“翅健”二句,运用典故,以物喻人,借秋隼之矫健比喻诗人的锐意进取精神,同时以峰驼比肩的雄姿象征诗人不畏强权、独立不屈的精神。尾联写情,“夜黑欲谁过”,诗人忧国家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忧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