岧峣飞阁与云齐,来凭脩栏日转西。
秦客此时愁欲醉,陇山何处望浑迷。
九天花鸟催春事,千里风烟入莫题。
久怕殊方看节物,不知今日在丹梯。

和张叔献题首善阁

金代师拓七律《和张叔献题首善阁》赏析

  1. 诗词原文
    岧峣飞阁与云齐,来凭脩栏日转西。
    秦客此时愁欲醉,陇山何处望浑迷。
    九天花鸟催春事,千里风烟入莫题。
    久怕殊方看节物,不知今日在丹梯。

  2. 译文注释

  • 诗句解析
  • “岧峣飞阁与云齐”:形容楼阁高耸入云,与云端相齐。
  • “来凭脩栏日转西”:诗人凭栏远望,太阳从西边慢慢落下。
  • “秦客此时愁欲醉”:指诗人因思乡之情而感到心烦意乱,如同喝醉酒一般。
  • “陇山何处望浑迷”:描述诗人在山间眺望,却找不到方向,感到迷茫。
  • “九天花鸟催春事”:指天上的花朵和鸟儿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着时间的流转。
  • “千里风烟入莫题”:表示远方的风景如同风烟一般模糊不清,难以描绘。
  • “久怕殊方看节物”:担心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节日物品,会让人忘记自己身处何地。
  • 关键词语解释
  • “岧峣”:形容楼阁的高耸。
  • “脩栏”:栏杆修长。
  • “莫题”:此处可能指的是诗歌创作,也可能是表达一种无法言喻的情绪。
  • “风烟”:这里比喻远方的风景或事物带来的模糊感。
  • 赏析:《和张叔献题首善阁》是金代师拓的一首七律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金代诗歌中的佳作。
  1. 背景介绍
  • 师拓,号无忌平凉人,举进士不中明昌中有司荐其才以嗜酒不果作诗有气象而工于鍊句如赋雁云天低仍在眼山没更伤心溪上云夕阳明菡萏秋色静蒹葭白曳冲烟鹭红翻漾水霞春日池上云水风凉绮席沙日丽金壶燕市酒楼云气清天旷荡露白野苍凉又荷苍秋近叶莲腻雨馀花大为时人所称[^1]。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 艺术手法分析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飞阁”、“云齐”的楼阁、“陇山”等,都极具画面感。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美感,也加深了诗歌的主题——对家乡的思念。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结构布局: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句直接点题,引出主题;随后依次展开各个意象,最后总结全文,形成完整的画面。这种结构使得诗歌内容更加紧凑,主题更加鲜明。
  • 炼词技巧:师拓在诗歌中巧妙运用炼字技巧,如“岧峣”、“来凭脩栏”、“陇山何处望浑迷”等,都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同时,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1. 文化内涵探讨
  • 家国情怀:师拓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切。
  • 时代特色:这首作品反映了金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金代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许多文人都在寻求逃避的方式。师拓通过诗歌,展现了他们在乱世中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启示与思考
  • 诗歌创作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金代诗歌中的佳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因此,对于诗歌爱好者来说,深入研究这样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个人成长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类似的困境和选择。这首诗教会我们要珍惜当下,同时也要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结语
    《和张叔献题首善阁》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