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高见真吾师,速营菟裘犹恨迟。
窗明炕暖十笏地,松风萧萧和陶诗。
注释:先生的眼光很高,真是我的老师(我非常仰慕他),他想要隐居但还嫌时间太迟。
窗明炕暖,十笏之地,松风萧萧,和陶潜的诗一起唱响。
赏析:本首诗是李之仪在友人李俊民即将离开时所做,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友人高洁人格的赞美。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高洁人格的赞美。
先生高见真吾师,速营菟裘犹恨迟。
窗明炕暖十笏地,松风萧萧和陶诗。
注释:先生的眼光很高,真是我的老师(我非常仰慕他),他想要隐居但还嫌时间太迟。
窗明炕暖,十笏之地,松风萧萧,和陶潜的诗一起唱响。
赏析:本首诗是李之仪在友人李俊民即将离开时所做,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友人高洁人格的赞美。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高洁人格的赞美。
【注释】 山野:指隐居的山林。云外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天坛:古代帝王祀神求福的地方,这里借指仙境。李愿:李白的字,唐宋诗人中以山水为题材者多,李白亦然。旧游踪:指李愿曾经隐居过的山林。盘谷:地名,在今陕西商南县东南,是李白曾隐居过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首两句写友人李俊民已经离开家乡,去到深山之中了。三、四句写诗人希望他不要忘了自己曾在盘谷隐居过,并请他写一篇《盘谷序》
注释:先生的眼光很高,真是我的老师(我非常仰慕他),他想要隐居但还嫌时间太迟。 窗明炕暖,十笏之地,松风萧萧,和陶潜的诗一起唱响。 赏析:本首诗是李之仪在友人李俊民即将离开时所做,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友人高洁人格的赞美。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高洁人格的赞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咏龙马》。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龙马身上背光闪烁,如一道清辉的虹;它那赤色鬃鬣、金色的鳞片真是矫健多姿。 回想昨夜雷霆怒吼,只恐被它载上云霄飞走。 注释: 1. 古尺:古代的长度单位,此处用以形容龙马的身长。 2. 背露清光虹一道:指龙马身上的鳞甲在阳光下闪耀,形成一道美丽的彩虹。 3. 赤鬣金鳞何夭矫:赤色的鬃鬣、金色的鳞片多么矫健多姿。 4
邺镜 邺城有镜子,上面镶满红色铜镜花。秋天的河面像碎星,映照出明亮的月亮。 磨研得清亮又坚硬,玉瑟声鸣风中舞。 注释: 邺城: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这里指的是邺城的明镜。 丹锡花:红色的铜镜花,指邺城的铜镜表面镶嵌着红铜花纹。 秋河:秋天的河流,这里指的是邺城附近的黄河。 碎星:指银河中的星星,这里用来形容银河如碎银般闪烁。 清且厉:形容镜子非常清亮,棱角分明。 玉瑟:一种古老的乐器
白发 诗句解析: 1. “白发近年见” - 这句表达了诗人注意到自己的头发逐渐变白,暗示了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流逝。 2. “十中三两茎” - “十中三两茎”意味着在十人中,有三两个人的头发开始变白,反映了一种普遍性的衰老现象。 3. “半因愁攒出” - 这里的“愁”指的是内心的忧愁或压力,它可能促使人的头发提前变白。 4. “多为病添成” - 疾病也可能是导致头发变白的原因之一
【注释】 山野:指隐居的山林。云外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天坛:古代帝王祀神求福的地方,这里借指仙境。李愿:李白的字,唐宋诗人中以山水为题材者多,李白亦然。旧游踪:指李愿曾经隐居过的山林。盘谷:地名,在今陕西商南县东南,是李白曾隐居过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首两句写友人李俊民已经离开家乡,去到深山之中了。三、四句写诗人希望他不要忘了自己曾在盘谷隐居过,并请他写一篇《盘谷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效果,并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重点把握诗歌的语言特色及表现手法。本题要求对“元日”一诗逐句解释。 “新历从头数,残冬与我违”,新年到了,从新日历上开始数起,可是这个冬天已经过去了,与新的一年不相符了。“从头数”“与我违”是写新年到了,但旧的一年已过。 “不知垂老至,但觉拜人稀”,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年岁大了
悼亡 自古以来,生离总是令人伤感,怎能让死别就让人忘记? 荒废的坟地上,哪里能找得到三尺高的坟墓? 在异乡老眼中,泪珠一行又一行。 春天的风吹散了梦中的往事,寒月照见更长的哀伤。 回家恰好是寒冷的节气,忍见空荡的屋子,墙壁上挂着纸。 注释: - 生离足感伤:指活着时分离的痛苦难以忍受。 - 争教死别便相忘:为什么死后就不再有离别的痛苦呢? - 荒陂何处坟三尺:荒废的池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