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圃平堂累岁成,芒鞋筠杖日经行。
禽声依竹自然乐,风吹过松无限清。
种药几番逢雨歇,接花常见趁春晴。
是中受用难穷尽,不学尘踪扰利名。

【注释】

幽圃:隐士的别墅。平堂:宽敞明净之堂。芒鞋:用稻秆、麻杆等编成,便于行走的草鞋。筠杖:竹制的拐杖。禽声:鸟鸣之声。过松:经过松树。接花:指采摘花朵。种药:种植药物。是中:这里。

【赏析】

《宴成》,即宴会后成诗之意。诗人在宴会上赋诗,以抒发自己的心情。

首联“幽圃平堂累岁成,芒鞋筠杖日经行”。幽圃平堂,形容庭院环境优美雅致,幽静宜人。诗人在这里隐居,过着闲适的生活,与外界隔绝,远离尘世喧嚣,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芒鞋和筠杖都是古代隐士常用的行旅工具,诗人用它们来描述自己的隐居生活,更显得潇洒自在。

颔联“禽声依竹自然乐,风吹过松无限清”。鸟儿们在竹林中自由地歌唱,声音和谐悦耳;松树在风中摇曳生姿,枝叶繁茂,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些自然景物为诗人提供了无尽的乐趣,使得他感到心情舒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颈联“种药几番逢雨歇,接花常见趁春晴”。诗人在庭院里种植了许多药物,每当遇到下雨天,他就放下手中的农活儿,欣赏雨后的美景;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他经常去采摘花朵,享受春天的气息。这些生活细节都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是中受用难穷尽,不学尘踪扰利名”。这里的“是中”指的是诗人隐居之地,也就是他的家。诗人在这里受到的待遇难以用言语来表达,他享受着这份宁静、美好而又自由的生活。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不想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扰,而是选择继续隐居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宴会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他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让人感受到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珍视。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逸文化的重视和推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