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对立禹门开,中有黄流万里来。
三汲怒涛翻石壁,千层巨浪起风雷。
山从积石连还断,水自昆崙去不回。
乔岳灵源钟秀异,鱼龙常产出群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等,然后把握诗歌内容,从炼字、手法、情感、意境等方面作答。

首句“两山对立禹门开”,是写眼前之景:两座山峰对峙着,大禹治水的门户——黄河在峡谷中劈开了一条通道;“黄流万里来”是说这黄河水波滚滚,奔腾不息,一泻千里,直下东海。“两山”“黄流”、“禹门”、“黄河”,四者相映成趣,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黄河奔流直下的画面。

中间四句写河水冲击两岸的奇观:“三汲怒涛翻石壁,千层巨浪起风雷。”黄河的水势多么汹涌澎湃,它冲撞着崖岸时,仿佛有无数力士在用巨石击打岩石,发出轰隆的声响。“三汲”是说河中的漩涡有三处之多,“怒涛”是说黄河水势狂暴如怒,“翻石壁”是说河水撞击崖壁,把巨石都冲碎了。“巨浪”指河水飞溅而起的浪花。一个“翻”字,一个“起”字,一个“涌”字,一个“卷”字,都把河水的汹涌澎湃写得惊心动魄。

后四句写两岸景色和水流的去向:“山从积石连还断,水自昆仑去不回。”“山从积石连还断”一句是化用了杜甫《望兜率寺》中“西望兜率何年到,东望昆仑转处来”两句诗意。诗人想象,当黄河冲破积石山时,积石山似乎被斩为两截,但当它冲过昆仑山时又合二为一了。“水自昆崙去不回”一句是说黄河奔流而去,永远也不会回头。“积石”即积石山,在今青海省循化县西南,黄河流经此地而分为南北两支:北支称为“内史河”;南支称为“大夏河”。这里指黄河的北源。

“乔岳灵源钟秀异,鱼龙常产出群才”,诗人以“乔岳灵源”(指昆仑山)喻黄河源头的峻美高远,又借“鱼龙”(指龙门)喻出人才,赞不绝口。

【答案】

示例:

禹门(禹门指黄河入海之处)叠浪(波浪翻滚)。两山(指昆仑山西侧的积石山)对立,黄河在峡谷中劈开了一条通道;三汲(指黄河多次经过此处)怒涛翻石壁,千层巨浪起风雷。山从积石连还断,水自昆仑去不回。乔岳(指昆仑山)灵源(意蕴深远),钟秀异。鱼龙常产出群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