菶菶峄山桐,一树十二枝。
枝分十二律,所指各不移。
胡为师襄子,独谓东南奇。
一律不可阙,一枝不可遗。
谁能以此意,说似典乐夔。
菶菶峄山桐,一树十二枝。
菶菶即梧桐,又名青桐。峄山是地名,位于今山东省。这里借指一种叫梧桐的树木。一树十二枝,比喻事物的繁复和复杂。
枝分十二律,所指各不移。
十二律是指古代音乐中的十二个音阶,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音调,如宫、商、角、徵、羽等。这里用“十二律”来比喻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指各不移,意味着事物之间没有固定不变的联系,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胡为师襄子,独谓东南奇。
胡为,疑问词,表示原因或目的。师襄子是古代乐官的名字,这里用来代表古代的音乐理论家。独谓东南奇,意思是认为这种梧桐在东南地区特别稀有和珍贵。
一律不可阙,一枝不可遗。
一律不可阙,意思是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其中的一部分。一枝不可遗,意思是即使是最微小的部分也不能被忽略。这两句话表达了对事物的整体性和完整性的重视。
谁能以此意,说似典乐夔。
谁能,意思是有谁能够理解这个意思。说似典乐夔,意思是将这个道理讲述给懂得音乐的人。典乐夔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他能够演奏美妙的音乐,这里用来形容那些能够理解并传授道理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梧桐这一事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整体性和完整性的重视。最后两句则是对那些能够理解并传授道理的人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