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艳疏香寂莫滨,欲持何物向时人。
东风自是清狂手,办作竹篱茅舍春。
《蜡梅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第二首,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蜡梅的冷艳与疏香,同时也蕴含着诗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接下来,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 诗意解读:
- 诗中“冷艳疏香寂莫滨”表达了蜡梅的清冷与高洁,它不依赖繁华,独自绽放在寂静的岸边。
- “欲持何物向时人”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眼光的超然,他不愿意用任何世俗之物来比拟蜡梅的美,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美是超越物质和时间限制的。
- “东风自是清狂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东风以其独特方式赋予了蜡梅以春天的气息。
- “办作竹篱茅舍春”意味着通过春风的作用,蜡梅能够将简陋的竹篱茅舍变为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
- 关键词注释:
- 蜡梅:蜡梅是一种冬季开花的植物,花朵形似蜡球,香气清幽。
- 风韵:指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内在美。
- 竹篱茅舍:指简陋的农舍,常用来比喻简朴的生活或环境。
- 译文与赏析:
- 诗句“冷艳疏香寂莫滨”,“冷艳”形容蜡梅花色清雅,“疏香”则表明其香气淡雅而不张扬。而“寂莫滨”则描绘了蜡梅生长在无人问津的岸边,孤独地开放着。
- 诗句“欲持何物向时人”,表达了诗人不愿以世间之物来形容蜡梅,因为在他看来,蜡梅的美是无法用世俗的眼光来衡量的。这里的“时人”指的是那些不懂得欣赏的人。
- “东风自是清狂手”,这句话赞扬了东风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春天带给了世界。
- 最后一句“办作竹篱茅舍春”,则寓意着即使是最简陋的环境,也因春风的到来而焕发出春天的气息。这里的“竹篱茅舍”象征着简朴而真实的生活状态。
《蜡梅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蕴含了诗人对于美、生命和自然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以及他们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