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了公事,援琴洗尘喧。
秋堂一灯明,清响到夜偏。
弹罢枕书卧,渺然梦青山。
山英向我问,君驾何时还。
家僮忽唤觉,惆怅不能言。
【注释】
日入了公事,援琴洗尘喧。——指公务繁忙。
秋堂一灯明,清响到夜偏。——秋天的夜晚,一盏孤烛照着空堂。
弹罢枕书卧,渺然梦青山。——弹完琴就躺下了,梦中是青山翠竹。
山英向我问,君驾何时还。——山中的花木向我发问,你什么时候回来?
家僮忽唤觉,惆怅不能言。——仆人忽然把我叫醒,我不禁惆怅不已。
【翻译】
日落时分,公务缠身,我拿起琴弹奏,驱散心中的烦乱和喧嚣。
秋天的夜晚,一盏孤烛照着空堂,清幽的乐声一直延续到深夜。
弹完琴就躺下了,梦中是青山翠竹。
山中的花木向我发问,你什么时候回来?
仆人忽然把我叫醒,我不禁惆怅不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闲适生活情趣的小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日入公事,援琴洗尘喧”,写诗人在日落时分处理公事,此时,他拿起琴弹奏,以驱散心中的烦乱和喧嚣。这里,通过描绘日落、公务、弹琴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状态。同时,诗人用“援琴洗尘喧”这一动作,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颔联“秋堂一灯明,清响到夜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独坐的场景。诗人点燃一盏孤烛,照亮了空荡荡的秋堂,清幽的乐声在夜空中回荡,直到深夜。这里,诗人通过对秋堂、孤烛、清响等细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静。
颈联“弹罢枕书卧,渺然梦青山”,则展现了诗人在琴音散尽后所进入的梦境。诗人枕书而眠,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之中,梦见的是那片青翠欲滴的青山。这里的“渺然”一词,既形容梦境的美好,又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留恋。
尾联“山英向我问,君驾何时还”,则是诗人在梦境中得到的回应。山中的花木向他发出问候,问他什么时候能够归来。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透露出他对归乡的渴望。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感。
整首诗虽然只有五句话,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内涵。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实又感人,使人读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