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本自足,人事或相须。
东坡画三昧,乃与龙眠俱。
黄州富丘壑,馀杭渺江湖。
已困口嘲弄,更堪手糊涂。
其来本游戏,所到非功夫。
平生斜川翁,尚友千载馀。
可闻不可见,风标定何如。
笑倩李居士,为予巧形模。
临流想有诗,沧浪元非渔。
不入声利场,政恐吾足污。
二公有深意,百年留此图。
不着色尘相,澹然如游天地初。
主人牢缄縢,丹青有渝此不渝。
诗句解读与译文
诗一:
题苏李合画渊明濯足图
- 注释:题目中的“苏李”可能指苏轼和李公麟,他们合作创作了一幅描绘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吾党之直”的图画。此诗可能是对这幅作品的描述或评注。
- 译文:我为这苏李合作的画作题词,这是一幅描绘陶渊明濯足图的画。
诗二至七:
每句对应一首四行诗,表达了对画作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创作背景的理解。
赏析:
这首诗是对苏轼与李公麟合作的画作《渊明濯足图》的赞誉之作。诗人通过逐句解读和翻译,深入探讨了这幅画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展现了他对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
诗三:
天机本自足,人事或相须
- 注释:这里的“天机”指自然的天性和天赋的才能,而“人事”则指人世间的事务和要求。诗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能,但同时也需要面对各种人世间的事务和要求。
- 译文:上天赋予我们的才华是足够的,但人世间的事务和要求也是必要的。
诗四:
东坡画三昧,乃与龙眠俱
- 注释:东坡是指苏轼,龙眠则是指北宋画家李公麟,二人都是著名的画家。这里指的是他们的画作具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韵味和意境。
- 译文:苏轼的画艺有其独特的韵味,他的画艺也与李公麟齐名。
诗五:
黄州富丘壑,馀杭渺江湖
- 注释:黄州即今湖北黄冈市,余杭即今浙江杭州。这里指的是苏轼在黄州和余杭两地的风景美丽,景色如画。
- 译文:黄州的山水风光优美,余杭的江水湖面辽阔无垠。
诗六至八:
每句对应一首四行诗,表达了对画作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创作背景的理解。
诗九:
已困口嘲弄,更堪手糊涂
- 注释:这里的“嘲弄”和“糊涂”都是形容画画技艺高超的意思。
- 译文:已经有人嘲笑他画得不好,但他自己却觉得画得更好了。
诗十:
其来本游戏,所到非功夫
- 注释:这里的“游戏”和“功夫”都是形容画画技艺高超的意思。
- 译文:这幅画的创作过程是一种游戏,它所展现的艺术成就并非仅仅依靠技巧。
诗十一至十二:
每句对应一首四行诗,表达了对画作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创作背景的理解。
诗十三:
平生斜川翁,尚友千载馀
- 注释:斜川是指陶渊明的故乡,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家乡。尚友千载馀则表示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陶渊明那样,与千年前的贤人成为朋友。
- 译文:我一直以来都仰慕陶渊明,希望与千年前的贤人成为朋友。
诗十四:
可闻不可见,风标定何如
- 注释:这里的“风标”指的是人物的风采和品格。
- 译文:虽然无法直接听到或看到他的声音和形象,但他的风采和品格却是显而易见的。
诗十五:
笑倩李居士,为予巧形模
- 注释:这里的“笑倩”表示以轻松愉快的态度对待某件事。李居士则是李公麟的别称。巧形模则指的是巧妙地模仿和刻画事物的形状。
- 译文:我以轻松愉快的态度对待这幅画的创作,并巧妙地模仿和刻画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
诗十六:
临流想有诗,沧浪元非渔
- 注释:这里的“沧浪”指的是宽阔的河流。元非渔则表示不是在捕鱼。
- 译文:站在河边,我想象自己在写诗,但实际上并不是在捕鱼。
诗十七:
不入声利场,政恐吾足污
- 注释:这里的“声利场”指的是名利场,意味着不应沉溺于名利之中。
- 译文:我不进入名利之地,恐怕会玷污了自己的双脚。
诗十八:
二公有深意,百年留此图
- 注释:这里的“二公”指的是苏轼和李公麟两位文人画家。深意则表示他们的作品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百年留此图则表示这幅画将留存百年,成为后人传颂的佳作。
- 译文:这两位文人画家有着深远的意义,他们的画作将流传百年,成为后人传颂的佳作。
总结:
整首诗通过对《渊明濯足图》的赞美和分析,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画作艺术的高度评价,也表达了他对绘画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画家们卓越的艺术才华,以及对自然美的独到感受和表达。这首诗不仅是对《渊明濯足图》的赞美之作,更是对绘画艺术的一次深度挖掘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