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事行役,兹游初未经。
峡门迷白昼,岭脊上青冥。
涧曲莓苔滑,松盘雾雨溟。
登危人局蹐,涉险马竛竮。
落日留行客,投鞭得驿亭。
短墙明积雪,破屋漏疏星。
羌笛谁三弄,羁怀强一听。
葭芦知不远,河外数峰青。
临泉道中
半世事行役,兹游初未经。
峡门迷白昼,岭脊上青冥。
涧曲莓苔滑,松盘雾雨溟。
登危人局蹐,涉险马竛竮。
落日留行客,投鞭得驿亭。
短墙明积雪,破屋漏疏星。
羌笛谁三弄,羁怀强一听。
葭芦知不远,河外数峰青。
注释:
- 半世:一生的一半,这里指大半辈子。
- 行役:出行、旅行。
- 兹游:这次旅行。
- 峡门:指关口或峡谷。
- 白昼:白天。
- 岭脊:山脊。
- 涧曲:山间弯曲的溪流。
- 莓苔: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苔藓植物。
- 松盘:松树盘绕的样子。
- 雾雨溟:形容云雾弥漫。
- 局蹐:紧张不安的样子。
- 投鞭:比喻轻松自如。
- 驿亭:古代供传递公文和来往官员休息的地方。
- 短墙:矮墙。
- 破屋:破旧的房屋。
- 疏星:稀疏的星星。
-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这里泛指笛声。
- 羁怀:被拘束的心情。
- 葭芦:芦苇。
- 数峰:多座山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湾在临泉道中所作。诗中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此诗逐句的解释及赏析:
半世事行役,兹游初未经。
“世”指一生。“半世”即大半辈子,表示这是诗人一生中第一次进行这样一次旅行。”兹游”指的是这次旅行。峡门迷白昼,岭脊上青冥。
“峡门”指峡谷口或山峡中的隘路。“迷白昼”形容天色昏暗,使得白昼如同夜晚一样模糊不清。“岭脊”指山脊部分,这里强调了山的峻峭。“青冥”形容山顶的云烟缥缈,给人以高远的感觉。涧曲莓苔滑,松盘雾雨溟。
“涧曲”指的是山间的溪流曲折之处。“莓苔”是一种长在湿润地方的苔藓植物。“滑”描述了苔藓湿滑的特点。“松盘”形容松树盘绕的姿态,仿佛在云雾中漂浮。“溟”是指云雾弥漫的景象。登危人局蹐,涉险马竛竮。
“登危”意味着登山时小心翼翼的样子。“涉险”则表示在危险的地形上行走。“局蹐”描绘了人在危险环境中紧张不安的状态。“竛竮”形容马匹因恐惧而颤抖的样子。落日留行客,投鞭得驿亭。
“落日”指的是夕阳西下的时刻。“留行客”暗示着傍晚时分仍有不少行人在此停留。“投鞭”比喻轻松愉快地行进,不必用力拉缰。“得驿亭”表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一个驿站,可以休息。短墙明积雪,破屋漏疏星。
“短墙”指的是矮墙。“明积雪”形容矮墙上覆盖着积雪,显得明亮而清晰。“破屋”形容破旧不堪的房屋。“漏疏星”描绘了屋顶上的雪滑落的情景,以及屋内光线透过窗户照进来形成斑驳光影。羌笛谁三弄,羁怀强一听。
“羌笛”指的是羌族的音乐,这里泛指笛声。“三弄”形容笛声悠扬动听多次演奏。“羁怀”表达的是被束缚的心情。“强一听”说明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忍不住倾听那悠扬的旋律。葭芦知不远,河外数峰青。
“葭芦”指芦苇。“知”表示知道。“河外数峰青”描绘了远处河堤之外有若干座山峰呈现出青色,与河水相接。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刻画,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