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客子去迟迟,飘泊炎荒两鬓丝。
三楚楼台淹此日,五陵裘马想当时。
春风草长淮阳路,落日云埋汉帝祠。
回首故乡何处是,北山天际绿参差。

注释:

1 关东客子去迟迟 - 关东地区的游子,行走缓慢而犹豫。

  1. 飘泊炎荒两鬓丝 - 在炎热的土地上漂泊,使得自己的两鬓变得花白。
  2. 三楚楼台淹此日 - 指三国时期的三楚国(今湖北、湖南一带)的楼台已经过去很久了。
  3. 五陵裘马想当时 - 指的是汉代皇帝的陵墓(五陵),那时的人们穿着裘皮衣服,骑着马。
  4. 春风草长淮阳路 - 春风拂过,草儿长得很快,淮阳路上的景色。
  5. 落日云埋汉帝祠 - 落日时分的云彩遮住了汉武帝时的祭坛。
  6. 回首故乡何处是 - 回头看看家乡在哪里,不知身在何处。
  7. 北山天际绿参差 - 形容远望北方群山,绿色的树木参差不齐。

译文:

从关东来的游子,步履缓慢且犹豫;在炎炎之地,两鬓已染白发。
三楚楼台早已成为往昔,五陵贵族的裘衣骏马也成往事。
春风吹拂下的淮阳路,草木繁盛;夕阳余晖下,汉武帝陵的废墟隐约可见。
我回头望去,故乡在哪里?只见北方群山间,绿树掩映,参差不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怀旧的情绪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无奈。诗中通过“关东客子”、“三楚楼台”等意象,展现了历史的深远和变迁的无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

第一句“关东客子去迟迟”中的“关东客子”指的是诗人自己,他离开家乡后,行动缓慢,心情复杂。第二句“飘泊炎荒两鬓丝”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在外的生活状态,两鬓斑白,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艰辛。

第三四句“三楚楼台淹此日,五陵裘马想当时”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无奈。同时,这也暗示着诗人可能对未来感到迷茫或担忧。

第五句“春风草长淮阳路,落日云埋汉帝祠”中的“春风草长”与“落日云埋”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既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暗含了秋天萧瑟凄凉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生活的无常。

最后两句“回首故乡何处是,北山天际绿参差”则是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他抬头望向北方,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峦和参差不齐的绿色植被,这不仅代表了自然之美,也是诗人内心平静的一种象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