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黄叶万山秋,銮仗参陪结胜游。
怪石烂斑蹲玉虎,老松蟠屈卧苍虬。
俯临绝壑安禅室,迅落危厓泻瀑流。
可笑红尘奔走者,几人于此暂心休。
【注】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应唐玄宗李隆基命而作的,时在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秋天。诗中描写了龙泉寺的壮丽景象和幽静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名利场的厌恶之情。
一、二句:
黄叶飘落的季节,万山秋色一片萧索。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落叶满山的壮观画面。黄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万山则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壮丽。在这里,“一林”指的是树林,“万山”则是指连绵不断的山峰。这两个词语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却又透露出一丝萧索氛围的场景。
三、四句:
怪石嶙峋,如同烂斑的玉虎蹲卧其中;老松弯曲盘旋,宛如苍虬盘绕其间。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怪石和老松的生动描绘,展示了龙泉寺独特的自然景观。”怪石”形象地描绘了这些石头的形状奇特,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雕琢而成。”烂斑”则形容这些石头上的斑驳色彩,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古老的感觉。而”玉虎”则是用来形容那些形状酷似老虎的石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老松蟠屈”则描绘了老松的形态,它们弯曲盘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五、六句:
俯临绝壑,安禅室安静而深远;迅落危崖,瀑布飞泻而下,气势磅礴。
赏析: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龙泉寺的自然景观。”俯临绝壑”意味着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山谷,可以感受到山谷的深邃广阔。”安禅室”则指寺庙中的修行之地,它安静而深远,为修行者提供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迅落危崖”则是描绘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场景,水流湍急,声势浩大。这里的”迅”字形容水流的迅猛,”险”字则形容瀑布的高度和陡峭。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瀑布的壮观和力量。
七、八句:
可笑红尘奔走者,几人于此暂心休?
赏析:最后两句诗是对那些奔波于世俗之中的人的讽刺。”红尘”通常用来指代世俗的生活,而”奔走”则表示忙碌不停息。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厌恶之情。他认为,在这喧嚣的世界,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放下心中的杂念,暂时静下心来体验这份宁静呢?这里的”笑”字表达了对那些忙于奔波的人的不屑和讽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龙泉寺的独特魅力和深秋时节的美丽景色。同时,通过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平静和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