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远乡情重,途穷客病深。
参苓频在眼,桑梓最关心。
居简便夷俗,含凄效越吟。
自从遭丧乱,辛苦到如今。
【解析】
“身远乡情重,途穷客病深”:我身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却更加浓烈,旅途劳顿使我生病了。身,作者自称;重,思念、怀念。途穷指旅途艰难。客,作者称自己;病,身体患病。
“参苓频在眼,桑梓最关心”:药草频频进入我的眼中,故乡(亲人)最让我挂念。参苓,中药名,可用来入眼治疗眼部的疾病。桑梓,指家乡。
“居简便夷俗,含凄效越吟”:我住在简陋的房屋,容易接近百姓风俗,心中充满忧愁,就模仿越歌来抒发感情。居简,居住简单,这里指住所简陋。越吟,《诗经·越裳》中有“断断兮如缕”。后以“越吟”比喻哀怨之调。此处指诗人借越歌抒写心中的忧伤。
【答案】
寄乡亲济阳公
身远乡情重,途穷客病深。
参苓频在眼,桑梓最关心。
居简便夷俗,含凄效越吟。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自注:“济阳公,即李邕。”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东有济水,故称济阳。济阳公,指李邕。济阳为唐初宰相房玄龄之邑地,诗人与济阳公同里而别,时值丧乱,思乡心切,作此诗寄赠。
首联“身远乡情重,途穷客病深”,点出“寄乡亲济阳公”这一诗题。身虽远离故乡,但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却时时浮现在心头,难以忘怀。由于战乱,诗人流落他乡,前途渺茫,加之旅途劳顿,又染上重病。所以,诗人说“身远乡情重”,是实情。而“途穷客病深”,则是虚词。从字面上看,这两句是说诗人身在远方,但乡愁更浓;路途坎坷,疾病缠身,境况十分艰难。然而细细品味,则不难看出其中的意味:诗人身在异乡,却时刻不忘故乡,对故乡的思念更甚于平时,因为故乡是他心灵的寄托之所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痛苦之情:由于战乱,诗人不得不离开故乡,四处漂泊,无家可归;由于战乱,又使他染上重病,处境十分狼狈。
颔联“参苓频在眼,桑梓最关心”,承首联而来。诗人用一个“频”字,写出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药草频频进入他的眼中,可见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是多么深切。同时,又进一步突出了诗人身处异乡、心系故土的情感。诗人说“桑梓最关心”,是对颈联的具体解释。故乡是桑树和梓树所在之地,桑梓,是故乡的代名词。诗人说“桑梓最关心”,是说自己对故乡的关心胜过了一切,足见诗人对故乡的挚爱之情和对故乡人民的深情厚意。
颈联“居简便夷俗,含凄效越吟”,承颔联而来。诗人说自己住在简陋的房屋之中,很容易接近百姓风俗。同时,又用“含凄”二字,表达出了自己的悲伤之情。诗人说自己“含凄效越吟”,是因为在诗人看来,越歌是最能够表现自己心情的歌曲。越歌深沉悲壮,能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之情。因此,诗人说“含凄效越吟”,既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故乡人民深情厚意的表达。
尾联“自从遭丧乱,辛苦到如今”,承前而来。自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安史之乱平定之后,诗人一直流离失所,颠沛流离。这几句诗,正是诗人流寓他乡时所作。诗人说“自从遭丧乱”,是指自从战乱发生以后,自己就一直处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诗人又说“辛苦到如今”,说明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一句中的“辛苦”二字,既是对自身遭遇的概括,也是对广大流民生活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