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爱云不离山,巢居只在云松间。
枕泉漱玉弄明月,此心直与云俱闲。
达官爱云云作侣,平步青云称高举。
天瓢一滴慰苍生,大旱用汝为霖雨。
王公出处与此二者殊,十年游宦感离居。
衣上犹存慈母线,手中长把严君书。
日日看云不遑暇,为有吾亲舍其下。
恨身不得逐云飞,却写飞云入图画。
公馀展玩凝心神,见云如见吾双亲。
卷图仍寄吾亲舍,永奉高堂长寿身。
狄公盛事王公继,今古孝思同一致。
【注释】
山人:隐士。
巢居:在树上或岩石上筑巢居住。云松间:指山林之中。
枕泉漱玉:指枕泉水而漱玉泉。漱,用口轻轻漱口。
明月:明亮的月光。
直与云俱闲:意谓此心与云同闲。
达官贵人:地位高的人。侣:伴侣。
天瓢:形容雨如天上的瓢。慰苍生:安慰百姓。
王公出处:指王公贵族的去留。此处借指作者自己。
十年游宦:指作者任官十年。感离居:因远离家乡而伤感。
慈母线:指母亲的针线活。严君书:指父亲的信札。
日日看云:天天观云。为有吾亲舍其下:因为有我的亲人住在下面。
恨身不得逐云飞:恨不能随着云朵飘飞。却写飞云入图画:却画起飞翔的云彩作为图画。
公馀展玩:闲暇时欣赏玩味。凝心神:聚精会神地思考。见云如见吾双亲:看到云就像看到了我的二老。
卷图:把图画卷起来。仍寄吾亲舍:仍然把它们寄给我的亲人。
永奉高堂长寿身:永远供奉父母,使长辈长寿。高堂,父母的堂屋。
狄公盛事:指唐代狄仁杰的功绩。王公继:王公大臣继承。今古孝思同一致:古今的孝顺思想是一致的。
【赏析】
《望云思亲图》,是一幅描写诗人思念故乡亲人的作品。它通过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他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联“山人爱云不离山,巢居只在云松间。”描绘了诗人对云的感情。他不仅热爱大自然中的云,更热爱山林间的白云。诗人将云视作知己,与自己相伴,无论身处何方,只要仰望天空,就能看到白云,感受到它的陪伴。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透露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次联“枕泉漱玉弄明月,此心直与云俱闲。”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与云共处的悠然自得。诗人在泉边饮水,用玉漱口,一边观赏明亮的月色,一边与云相伴。这种生活状态使他感到无比惬意,仿佛与云一起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颔联“达官爱云云作侣,平步青云称高举。”“达官”指的是地位高的人,这里指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他们喜欢云,认为云能为他们带来好运,因此常将云作为自己的伴侣。然而,诗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像云一样的知己,而不是那些追求名利的人。
颈联“天瓢一滴慰苍生,大旱用汝为霖雨。”“天瓢”是一种神奇的器物,传说中它能吸取天之甘露以济苍生。这里比喻雨水,意味着希望降雨来滋润大地。尽管干旱,但有了这样的神器,就足以缓解旱情,为人们带来生机。
尾联“王公出处与此二者殊,十年游宦感离居。”“王公”指王公贵族,他们的地位高贵,行为举止都与众不同。而诗中的主人公则是平民百姓,他们过着平淡的生活,远离权力中心的纷扰。然而,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人们都应关心他人的命运,尤其是那些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人。
尾联“衣上犹存慈母线,手中长把严君书。”“慈母线”指的是母亲的针线活,这里用来象征母爱的温暖;“严君书”则是指父亲的书信,代表着父爱的关怀。虽然诗人已经离开家乡多年,但他始终无法忘记父母的教诲和关爱。这些记忆如同针线般紧密相连,让他时刻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尾联“日日看云不遑暇,为有吾亲舍其下。”“不遑暇”是指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情。这里表达了诗人每天观看云朵时的专注和投入。他因为思念家人而无法分心,只能在云朵中寻找他们的踪迹。这种感情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
尾联“恨身不得逐云飞,却写飞云入图画。”“逐云飞”意味着跟随云朵一起飞翔,追求自由和解脱。然而,诗人却只能通过绘画来表达对自由的追求,这是一种无奈而又执着的表现。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尾联“公馀展玩凝心神,见云如见吾双亲。”“公馀展玩”意为利用空闲时间欣赏玩味。这里的“玩”,既可以理解为欣赏美景,也可以理解为陶冶情操。诗人在欣赏完画中的云朵后,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念之情。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母,那种亲切感让他倍感温馨和幸福。
尾联“卷图仍寄吾亲舍,永奉高堂长寿身。”这是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深情厚意。他将画作寄给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他也祝愿父母身体健康、长寿多福。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云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他对于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不满。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