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公作别双桧下,竺士去游三竺间。
东州西州夜歌发,南山北山春意闲。
五湖月色客荡楫,九里松声人掩关。
还向峰头望天姥,云中古佛各开颜。
【注】
送:赠别。三竺:指浙江天童寺旁的三个小山。
五湖:指钱塘江中西湖、湘湖、若耶溪、富阳湖和太湖等五个大湖。
九里松声:指九里松,在天台山国清寺。
峰头:山峰的顶端。天姥:指天台山。
古佛各开颜:指天台山上的天姥寺,有古佛,故云“开颜”。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一位僧人游历名胜古迹后归隐的故事。
首联写别前情景。桧公,即作者的朋友。“双桧”即指天台山的两棵参天古树。“别”字点明送别之意。“竺士”,指天台山上的智者大师。他要去游历三竺(指杭州灵隐寺前的六座小山),故称“去游三竺间”。
颔联写游历途中的情景。“东州”指浙江一带,“西州”指四川一带。夜发,指夜晚出发。春意闲,指春天景色宜人。诗人用两个“闲”字来表现旅途的轻松愉快,也表达了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愿。“南山北山”,指南方的南岳衡山与北方的北岳恒山。“春意闲”则暗指这两山,表明友人游遍了南方的名山,又到北方的名山游览。两句中“东”和“西”、“南”和“北”相对,既写出方位,又写出行程的南北方向,使画面更为生动活泼。
颈联写归隐后的情景。“月色”指月华,泛指月光。“客荡楫”,指在湖上划船游玩。“掩关”,指关闭门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湖上荡船时,月光洒在湖面上,客人荡漾着船桨,尽情地游玩。这两句写景十分优美,意境深远。
尾联写归隐后的惬意生活。“还向峰头望天姥”,“峰头”指天台山的最高处,“望天姥”指登高远望天台山的古佛庙。意思是说,当客人登上天台山的最高处时,就可以看到天姥寺的古佛。“云中古佛各开颜”,意思是说,在白云缭绕的山中,古老的佛像都露出了笑脸。这两句诗既写到了天台山的名胜古迹,又写到了作者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厚意,使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人至深。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写得情真意切,语言优美,富有韵味,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