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牛中肯綮,相马外骊黄。
从知得三昧,意到形自忘。
注释:了解解牛之道,能抓住牛筋肉的分界,这是中肯綮;相马时看到外骊黄,就能分辨出好马。从懂得得三昧,心意到时形态就自然消失了。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作品。此诗以解牛和相马为例,说明只有掌握了事物的根本规律才能得其要领,达到“心会”。全诗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解牛中肯綮,相马外骊黄。
从知得三昧,意到形自忘。
注释:了解解牛之道,能抓住牛筋肉的分界,这是中肯綮;相马时看到外骊黄,就能分辨出好马。从懂得得三昧,心意到时形态就自然消失了。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作品。此诗以解牛和相马为例,说明只有掌握了事物的根本规律才能得其要领,达到“心会”。全诗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解析】 这是一首闲居生活的写照。诗的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闲适的居室图景:自从春日来临,每天日子悠闲,柴门不锁,长日无人,显得十分幽静清雅。“日日”二字,道出了他自入春来以来的心情状态,即从烦闷焦躁到宁静安闲的变化。接着,诗人又描绘出屋后的山水景色。“枕书榻傍阶前树”“对酒窗开屋后山”,这两句看似平常的描写却蕴含着诗人的闲适心情和生活情趣。 诗人将笔触转向室内。诗人在屋中,以新枝落花为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 “怀古题雪十首”是一组七言绝句,共十首。每首都写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抒发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第一首诗:“圣主贤臣千载遇,夜雪皑皑幸其第。”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第一句,点明题咏的对象是唐代名相房玄龄。他一生辅佐唐高祖、唐太宗两位帝王,立下赫赫战功,为唐朝的统一和强盛作出过巨大贡献。第二句中“千载遇”说明房玄龄的功绩与生俱来,非同一般。第三句说
这是一首描写友情的诗,通过描述答谢柳道传送笋的事情,抒发了对朋友深厚的感情。 东家的鼎烹大嚼,西家呼唤赛乳酪。 诗句描述了两种不同的饮食方式,一种是在鼎中烹饪的大餐,另一种是西家邀请参加赛乳酪的活动。这两种活动都体现了人们的饮食习俗和社交方式。 肉食那知儒素风,似君臭味将无同。 诗句表达了对朋友不同品味的认可。虽然肉食和乳酪都是美味的食物,但它们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却截然不同
【注释】 1. 储(zhù)书塞中肠:指读书人。 2. 不能奋发为辞章:意指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3. 亦有英姿限时命:意思是说,虽然有才华和抱负,但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4. 坎坷:形容人生道路艰难曲折。 5. 名不登文场:意指没有机会在文坛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6. 吴子:吴立夫的自称。 7. 妙年:指年轻有为的人。 8. 只字:指一个字也不放过地阅读。 9. 文如翻水溢万斛
上元陈丞相宅观灯有作 渴龙入夜吼百川,无数鲛珠迸地圆。星斗撼天半欲落,五花琪树皆生烟。 注释:龙(指水)在夜里发出咆哮声,涌入了无数的江河,仿佛是无数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从地面迸出,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天上的星星和北斗七星仿佛要被惊动,半空中仿佛要落下一般。五彩缤纷的琪树在灯光的照耀下,仿佛烟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译文:龙在夜里发出咆哮声,涌入了无数的江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创作的,全诗共八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 1. 人间底处无风月,知用何时最佳绝? - "人间底处无风月":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美好事物的感慨,认为无论在哪里都难以找到像风月这样的美景。 - "知用何时最佳绝":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对于使用这些美景的最佳时机和方式的疑问。 2. 芳播崇楼淑气浮,影涵古桂清辉发。 - "芳播崇楼淑气浮":形容花香四溢
这首诗描述了鸿门宴上的场景,通过描绘项羽的英勇和刘邦的机智,展现了两位英雄之间的较量。 鸿门宴是楚汉争霸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在这次宴会上,项羽邀请刘邦赴宴,并声称要杀他。刘邦为了保住性命,决定采取欺骗的手段,假装同意前往。然而,当刘邦到达项羽时,项羽却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在宴会上杀害了他。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鸿门宴同皋羽作”,描述了宴会的背景和氛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全诗如下: ``` 兹辰欲有适,轩车偶来骎。 斸苔北村南,荒竹晴窗阴。 接语未及久,相邀指丛林。 涧行任诘曲,岩眺经嵚崟。 于时春早暄,生意见草心。 红紫寂未动,万山苍翠深。 伊予夙好游,忽忽老见侵。 孤兴尚衡霍,遐思或巫黔。 况此近居里,而能盍朋簪。 裂石发悲啸,沿流引清斟。 扪萝复忘疲,古洞穷幽寻。 岂无声利痼,见笑山水淫。 人生本来浮,世故未易任。 藓崖拂前题
【注】 故宫怨:指宫闱之事。 白日欲落何王宫:白日将落之时,是什么王的宫殿? 腥云颓树生烈风:腥臭的乌云笼罩着残破的树木,刮起了猛烈的大风。 猕猱(mi ráo):猕猴和猿猱的合称,这里指猿猴。几年争聚族:多少年来,猕猴们为了争夺领地而争斗。 饥蟒狞狰(níng zhēng)攫人肉:凶猛的蟒蛇正咬着人。 熊豨(xī xi)肆毒夜横行:雄壮的野猪肆虐于夜晚,肆意伤害生者。
辽西八月边风急,塞草凝霜刁斗湿。 旅雁嗷嗷思妇哀,锦机初罢流黄织。 并州快剪裁作衣,制成千里寄相思。 巧盘诘曲同心纽,附绣回旋锦字诗。 注释: - 辽西:指中国东北部地区,以辽河为界的西部地带。八月:指的是农历的八月份,这个时候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边风急:形容边疆地区的秋风十分猛烈。 - 刁斗:古代军中用来报时的工具,有柄无把,形似铜锅,可以煮食,也可以盛酒,用它来煮食和喝酒可以驱寒。湿
【注释】 猿:一种灵巧的猴子。窥窗:偷偷地从窗户向外看。伏虎:驯服猛兽。降龙:驯服蛟龙。伏、降:使屈服。此理:指道理。元:完全,全然。无二:没有差别。 【赏析】 《杂咏十首》是一首七言古诗,共十句,以猿、牛为比,以伏虎、降龙为喻,说明道理和行为要一致。前两句写猿不窥窗、牛露地,后两句说伏虎与降龙的道理是一样的。这诗表现了诗人对事物观察的敏锐,思维的敏捷
蚕茧每利人,蛛网偏害物。 利害夐不同,其间仅丝忽。 注释:蚕的幼虫吐丝结成茧,人类用它做成丝绸、绢帛等物品;蜘蛛结网捕捉飞虫。它们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利害关系,然而,在它们的丝与网的相互关系中,似乎只有短短的一瞬间。 赏析:诗中的“蚕”与“蛛”,都是昆虫。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却截然不同。蚕为人类提供丝绸、绢帛,是对人类有用的动物;而蜘蛛则是人类的天敌之一,其捕食的对象大多是飞行中的昆虫
【注释】 《杂咏十首》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瑞世”,意谓“盛世”。瑞,吉祥;世,世间。 【译文】 祥凤高鸣于阳天,司晨之鸡则在丑地报晓。 喧嚣扰人惹人厌,蝉鸣聒噪使人闭口不言。 【赏析】 此诗以物喻人事,借物写人。诗人通过描绘祥凤和鸡鸣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祥凤高鸣于阳天,司晨之鸡则在丑地报晓。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两种相反的现象:一个代表着盛世的吉祥,一个代表着乱世的萧条
【注释】 杂咏:即《杂咏》,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组七言绝句,共十首。 “蚁封”二句:意谓蚂蚁封住缝隙,蛙在井中仰视,自以为天高得很远。这两句写蚂蚁和蛙的狭隘眼界。 “那能”句:意谓蚂蚁和蛙都不能达到广大无边的境界。这两句说它们不能理解广大无边的境界。 “此道”句:意谓广大无边的境界是无法传授给它们的。这两句说广大无边的境地是无法传授给它们的。 赏析: 此诗为王维七绝组诗之第十首。《新唐书》本传称
注释:八景胜概其三中的中峰啸月,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山顶上常常有云气缭绕。山间的月亮明亮皎洁,仿佛是七颗还丹。山峰上的岩石纹理清晰可见,犹如彬斑吐物一般,给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感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迷人的世界。诗句中的关键词“耸身”、“决云”、“山月”、“皛皎”等,都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高大、云雾的缭绕
诗句如下: 江上巍巍万岁楼, 今春花鸟作边愁。 伤心欲问南朝事, 凤去台空江自流。 译文如下: 在江上的雄伟万岁楼上,看着春天的花鸟,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忧愁。 心中不禁想问,那些发生在南朝的事情,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只剩下江水悠悠地向东流淌。 赏析如下:《三吴漫游集唐》是宋代方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三吴漫游集唐》通过描绘江上万岁楼的壮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