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是书生赋分悭,生平受用只儒酸。
非无热处可炙手,禁得寒时做冷官。
乃父向年已科目,好儿今日又衣冠。
期颐上寿古来少,归去关山雾雨漫。
【注】书生,指李教授,因李教授是读书人。分悭,指分文不值。儒酸,指迂腐的儒家学者。炙手,指权势显赫。冷官,指清贫的官职。衣冠,指衣着华美。期颐,指年满百岁的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偏是书生赋分悭:偏偏书生在科举考试中得分很少。
非无热处可炙手:难道就没有权贵能炙手可热吗?
禁得寒时做冷官:忍受得了寒冷的时期做清贫的官职吗?
乃父向年已科目,好儿今日又衣冠:我父亲当年已经考中过科举,我儿子今天又考取了功名。
期颐上寿古来少,归去关山雾雨漫:百岁之人很少,回去的路上有雾气弥漫。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赠给即将离去的朋友李教授。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意和祝愿。
首联“偏是书生赋分悭,生平受用只儒酸。”意思是说:“偏偏书生在科举考试中得分很少,一生中受用的东西只是些迂腐的儒家学问。”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李教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
颔联“非无热处可炙手,禁得寒时做冷官。”意思是说:“难道就没有有权贵能炙手可热吗?忍受得了寒冷的时期做清贫的官职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人生就像四季一样,有时候炎热,有时候寒冷,关键是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颈联“乃父向年已科目,好儿今日又衣冠。”意思是说:“我父亲当年已经考中过科举,我儿子今天又考取了功名。”这句诗既表达了对李教授的祝贺,也体现了他们家族的荣耀。
尾联“期颐上寿古来少,归去关山雾雨漫。”意思是说:“百岁之人很少,回去的路上有雾气弥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他认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朋友陪伴在身边,共同度过人生的风雨。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
整首诗通过对李教授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友情、人生和命运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