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均作天问,子厚为之对。
玄冥莫可诘,幻说多诡怪。
苍苍特其形,厥义了难解。
尼山自绝笔,人文已久坏。
果有司造者,应不终泯晦。
吾欲灰吾心,纳世于聋聩。
复为崆峒民,穴野奚土蒉。
【译文】
屈原的《天问》是上天发问,刘禹锡作答。
玄冥之神不可询问,神话多有诡诈。
苍天特立其形,其义无法理解。
孔子已绝笔,人文已久坏。
果有贤者造,应不终泯晦。
吾欲灰心,将世归于聋哑。
复为崆峒民,穴野奚土蒉?
注释:
感兴:即《感遇》,诗人因时事而作诗抒怀。
灵均:屈原字。天问:古代一种文体,借神话传说以发问,后指疑问之作。
子厚:刘禹锡号,刘禹锡曾作《天问》以对屈原之问。
玄冥:古代神话中北方的水神。《山海经·西山经》:“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大滱,其中多苍鱼。”郭璞注:“今之玄冥也,言水之深也。”
幻说:神话传说中虚无缥缈的说法。
苍苍:苍翠貌。形:形状。
尼山:孔子名丘,故称孔门为尼丘山或尼山。
绝笔:断绝书简,谓不再书写,这里指孔子绝笔不作文章。
司:主管,掌管。制:制订。
果:假如,若。
纳:归入,纳入。
聩(kuì):耳聋。
苍:青色、青翠。此处指青天。
复:又,再,再则。
崆峒:在今甘肃平凉县西,古地名。
壑(hè):山谷。
吾:我。
灰心:心灰意冷,意气消沉。
纳:归入,纳入。
聋哑:双耳失聪,不能言语。
苍:青色、青翠。此处指青天。
土蒉(kuì):陶制的口袋。《论语·微子》:“夫子将于行,病矣。不得见乎,君子所吊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蒉,土器也。”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对时事的忧虑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写屈原的《天问》,刘禹锡作答,表明自己也是关心时事的;颔联写玄冥之神不可追问,说明现实令人困惑;颈联写苍天特立其形,难以理解,暗含对现实的讽刺与批评;尾联表达希望消除疑惑,回归到理想的社会。全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