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高天更漏迟,天香消尽桂花枝。
金晶气爽飘风露,银汉波翻动鼓旗。
蟋蟀满林罗袖湿,骆驼千帐笛声悲。
柴门此夜光如练,喜与休文一咏诗。
这首诗是杜甫的《和沈侍御咏月》。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月入高天更漏迟,天香消尽桂花枝。
- 月亮升起,照亮了天空中的星星,使时间似乎更加缓慢,这叫“更漏迟”。
- “天香”指的是桂花的香气,这里指月亮的光芒。
- 桂花枝被月光照耀得几乎看不见了。
- 金晶气爽飘风露,银汉波翻动鼓旗。
- “金晶”指的是月光,明亮如同金色的水晶。
- “气爽”形容空气清新凉爽。
- “飘风露”指的是风中带有露水的气息。
- “银汉”是指银河,也就是天上的一条亮闪闪的河,用“波翻动鼓旗”形象地描绘了银河的流动和美丽。
- 蟋蟀满林罗袖湿,骆驼千帐笛声悲。
- “蟋蟀满林”指的是蟋蟀在树林里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因为夜晚的寂静和蟋蟀叫声而感到湿润。
- “罗袖湿”是指袖子因为听到蟋蟀的声音而潮湿。
- “骆驼千帐笛声悲”描述了一群骆驼在帐篷里吹奏笛子的情景,声音悲伤。
- 柴门此夜光如练,喜与休文一咏诗。
- “柴门”指的是简陋的门,可能是杜甫自己的家或者朋友的家。
- “光如练”形容门前的灯光明亮如细长的绸带。
- 杜甫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因为他有机会和好友一起吟诗。
赏析:
这首《和沈侍御咏月》是杜甫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将月亮的美丽、中秋之夜的宁静、自然界的声音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杜甫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既富有诗意又充满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美好世界中。同时,诗中的景物变化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互映衬,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