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星河两鬓丝,月华长照素帘垂。
衣冠在野收亡命,烽火连营倒义旗。
天地昼昏忧社稷,江淮春涨泣孤嫠。
十行哀诏无多字,落叶虚窗万古思。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概括诗句意思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目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则要分析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赏析。

题干中要求对“读谢太皇诏稿”逐句释义,并赏析。首先解释每一句的大意,然后再进行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译文:

半壁江山像星河一样辉煌,两鬓染霜却依然英武;月亮的光辉常照素净的帘子。

衣冠未除的遗臣收容了亡命之徒,烽火连营的战乱倒转了义旗。

天地昏暗忧心社稷安危,江南春水上涨泪流满面。

十行诏书字字哀痛,落叶在虚窗前飘荡,寄托着万古的哀思。

赏析:

首联“半壁星河两鬓丝,月华长照素帘垂”。写诗人身处半壁江山之中,但依然威风凛凛,英气勃发,月光下素洁的帘子随风飘动,显得十分凄婉。“星河”指星汉,这里代指朝廷。“两鬓丝”是诗人自谦之辞,表现了他高傲不屈的性格。“月华”即月光。“长照”说明月光皎洁,洒遍大地,也照进诗人心中。“素帘”是白色帘子,此处用来形容诗人居处的环境幽雅。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居处环境的清幽,又写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悲凉。“衣冠在野收亡命,烽火连营倒义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未被朝廷重用的官员们纷纷收拾起自己的行囊,投奔到山野之间来寻找机会,他们收留了那些无路可走的亡命之徒,他们倒戈起义,推翻了朝廷,建立了新政权。这里“衣冠”指未被朝廷重用的人;“亡命”指的是那些没有出路的人;“义旗”指的是新政权的旗帜。诗人通过这一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

颔联“天地昼昏忧社稷,江淮春涨泣孤嫠”。“天地昼夜不明,忧虑国家的前途”,这一句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他看到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深感忧心忡忡。“江淮”指南北二州,这里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春涨”指春天江水泛滥,淹没了许多村庄,造成许多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泣孤嫠”指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只能以泪洗面。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国家动荡不安的现状,以及百姓遭受苦难的痛苦情景。

颈联“十行哀诏无多字,落叶虚窗万古思”,“哀诏”指皇帝给大臣们的诏书;“十行”指诏书有很长一段文字,这里形容诏书写得很长很长。“落叶虚窗”形容诗人居住的地方环境荒凉,无人居住,只有一片荒凉的景色,诗人孤独地面对着空荡荡的窗户,感叹着历史的变迁。这两句话描写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内心的感受,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

尾联“十行哀诏无多字,落叶虚窗万古思”。“十行哀诏”是指诏书上有很长的文字,这里形容诏书写得很长很长,有很多字。“落叶虚窗”形容诗人居住的地方环境荒凉,无人居住,只有一片荒凉的景色。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内心的感受,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万古思”表示这种关注是永恒的,永远不会改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深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

这首诗是杜甫为谢太皇写的一篇序言性质的文章。通过对谢太皇的诏书的分析,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现状的深切关注和忧心忡忡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