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篱莎径入林堂,春作无牵午漏长。
音歇野莺新绿浅,影浮潭鲫小红香。
谁家数应中和节,十亩寒轻二月霜。
忍贳缊袍偿酒债,时人将谓独醒狂。

我们来逐句解释这首诗:

  1. 槿篱莎径入林堂,春作无牵午漏长。
    注释:槿篱是红色的木槿花篱笆,莎径是细长的草径。春天时,这些景物与林堂相融,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2. 音歇野莺新绿浅,影浮潭鲫小红香。
    注释:音歇指的是鸟儿鸣叫的停顿,可能是由于休息或等待捕食时机。野莺在春天的新绿中鸣叫,声音清脆悦耳。而潭中的鲫鱼在阳光下散发出淡淡的红色,显得格外鲜嫩诱人。

  3. 谁家数应中和节,十亩寒轻二月霜。
    注释:中和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时节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诗中提到“十亩”可能是指某个家庭或庄园的面积,他们在二月的寒冷天气中迎来了这个节日。

  4. 忍贳缊袍偿酒债,时人将谓独醒狂。
    注释:贳(shì)意为赊账、借用。缊袍(yùn páo)是粗布做的旧衣,用来表示诗人自己经济上的拮据。时人(即当时的人们)可能会认为他独自一人饮酒,显得有些过于放纵或古怪。

接下来是翻译和赏析:
诗歌原文:
槿篱莎径入林堂,春作无牵午漏长。
音歇野莺新绿浅,影浮潭鲫小红香。
谁家数应中和节,十亩寒轻二月霜。
忍贳缊袍偿酒债,时人将谓独醒狂。

译文:
红木槿花篱笆下,小道旁的莎草路通向林间亭子。春日里我独自漫步,心中没有羁绊,午后的阳光斜射。
鸟儿在春光中歇息,新的绿色刚刚萌发,水面上鱼儿游动的影子随着微风浮动着。
谁家的家庭会在此时迎来中和节?田野上的小麦苗儿在二月的寒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冬去春来的讯息。
我忍受着经济的压力,用旧衣换酒喝,但人们却以为我太过放纵或古怪,独自醉酒。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同时,诗人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时人的误解的淡然处之。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