暄风宜男花,凉日忘忧草。
一种两含情,亲容梦中老。
【注释】
萱:一种植物,即忘忧草。
李:指诗人的朋友李恒。
恒:这里指代李恒。
茂清轩:指李恒的书斋。
暄风:温暖的风。暄,温暖。
宜男:适宜男儿。
凉日:凉爽的阳光。
忘忧草:即萱草,忘忧的草本植物。
一种两含情,亲容梦中老:萱草虽只是一种植物,却能同时具有两种感情,一种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另一种是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在梦中,这种感情已经深深渗透到老人的心中,以至于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仿佛他已经变成了一位老妇人的模样。这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是一种无法释怀的悲痛。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小诗。首句用“萱”字为全诗定调,说明诗人要写的是关于“萱”的话题。萱草在《诗经》中多有提及,如《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而已粲兮。彼君子子,而已华兮。”郑玄笺:“言女子之德,可以适公族也。而子美以‘宜’为‘宜男’,则亦自谓其妻也。”又《卫风·硕人》:“庶姜之子,庶士之母。”毛传:“庶姜之子者,齐姜之后也,故云庶士之母。”可见“萱”在古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含义。李益在《茂陵仙馆歌》中写道:“萱堂独不见,萱花三十二。”表达了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这首诗也是写母亲的,但与李益不同的是,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萱草拟人化,赋予它情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眷恋。
第二句“暄风宜男花”,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暄风宜人,阳光明媚,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这里的“宜男花”并非指真正的花朵,而是借用了“宜男”一词,寓意着春天的到来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上,而是巧妙地将目光转向了远方,通过对比来突出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第三句“凉日忘忧草”,则是对前一句的呼应和转折。凉日虽然给人带来一丝清凉,但却不能让人忘记忧愁。这里的“忘忧草”并非指真正的草木,而是用来形容那些能够让人忘记忧愁的事物。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将萱草比作那些能够让人忘却烦恼、重获新生的事物。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反而更加坚定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一种两含情”,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对萱草的感情。这里的“一种”并非指萱草的种类,而是指萱草所蕴含的两种感情。一种是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另一种是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这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萱草显得更加鲜活、更加感人。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也有对逝去亲人的无尽哀思。
最后一句“亲容梦中老”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亲容”指的是母亲的形象,而“梦中老”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萱草作为一种植物,它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它所蕴含的情感却可以超越生命的长度。因此,作者用“梦中老”这一意象来表达他对母亲无尽的怀念和无尽的哀思。
这首诗通过对萱草的描绘和对母亲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思念之情和无尽的哀思。同时,它也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远的思想内涵,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