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枉珍遗,开缄霜雪色。
自非玉女春,必假天孙织。
剡藤失浮薄,海苔无光泽。
元是秘府藏,亲向御手得。
秋风柿叶馆,笔研久荒寂。
飞来一朵云,列弟厌金碧。
如何上所赐,波及沧浪客。
焚香再封裹,还坐翻太息。
盗发唐昭陵,无复晋墨迹。
顾兹抱贞素,恬阅世代易。
尚怜先代时,龙翰溢邦国。
蚕缫尽输征,鹑结曾不惕。
吾元本恭俭,世祖膺圣德。
羊鞟代白麻,遂尔混区域。
侈用几何年,离乱亦以极。
明星烂河岳,鸡叫扶桑白。
当写大宝箴,直上玉阶侧。
讵敢轻点涴,令人却湔涤。

【注释】

奉谢杨山居宣慰寄遗茧纸——答谢杨山居送来的宣慰书信。宣慰,唐宋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的一种尊称。

明公枉珍遗,开缄霜雪色。——您枉驾赐我珍贵的礼物,打开一看是洁白如霜、晶莹如雪的茧纸。

自非玉女春,必假天孙织。——如果不是天上的仙女下凡来纺织,一定有天帝派来的织女在帮助。

剡藤失浮薄,海苔无光泽。——剡藤失去了往日的轻灵飘逸,海苔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元是秘府藏,亲向御手得。——原来这些东西原本是藏在皇帝的御库之中,是皇帝亲自交给我的。

秋风柿叶馆,笔研久荒寂。——在秋风飒飒的柿叶馆里,笔砚已经闲置了很长时间,寂寞无人问津。

飞来一朵云,列弟厌金碧。——忽然来了一朵彩云,使我的列弟们厌恶这金光闪耀的华丽。

如何上所赐,波及沧浪客。——为什么皇上赐予的东西,会波及到我这个在沧浪漂泊的客人呢?

焚香再封裹,还坐翻太息。——重新焚香祈祷后小心翼翼地包裹好,又坐在那里叹息不已。

盗发唐昭陵,无复晋墨迹。——盗墓贼打开了唐代昭陵,再也看不到晋代的墨迹了。

顾兹抱贞素,恬阅世代易。——看到这些保持纯洁朴素的物品,我不禁想起世代变迁,物非人非。

尚怜先代时,龙翰溢邦国。——还是怀念先代的时候,那时候帝王之威如同龙一般,充满整个国家。

蚕缫尽输征,鹑结曾不惕。——为了缴纳赋税,把蚕丝都抽成了丝线,而鹌鹑结成的蛋却从来不敢去碰触。

吾元本恭俭,世祖膺圣德。——我们的祖先本来非常恭谨节俭,世祖继承了这种美德。

羊鞟代白麻,遂尔混区域。——用羊皮代替白色麻布,于是整个区域都混杂在一起。

侈用几何年,离乱亦以极。——奢侈浪费了多少年,战乱也达到了极点。

明星烂河岳,鸡叫扶桑白。——明亮的星星照亮了黄河和华山,拂晓时分东方的天空一片明亮,太阳升起在遥远的日本岛。

当写大宝箴,直上玉阶侧。——应当撰写一首劝诫皇帝的大宝箴言,直送到皇帝的御阶之前。

讵敢轻点涴,令人却湔涤。——我怎么敢轻率地玷污它,让人家拿去洗濯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答谢杨山居送来宣慰书信而写的。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宣慰信的感激之情以及他对于自己命运的思考。

诗人表达了对于杨山居赠送宣慰信的感激之情:“奉谢杨山居宣慰寄遗茧纸。”这是对宣慰信的直接回应,同时也是对杨山居的感谢。“开缄”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礼物的重视和珍惜,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这份礼物的期望和希望。

诗人通过对宣慰信内容的解读,展现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自非玉女春,必假天孙织。”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宣慰信内容的理解,认为宣慰信中的言辞如同神仙般的美丽和动人,让人感到震撼和感动。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宣慰信内容的深刻理解,能够从中找到启示和感悟。

诗人通过对宣慰信中的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剡藤失浮薄,海苔无光泽。”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于宣慰信中的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宣慰信内容的深刻理解,能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诗人通过对宣慰信中的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列弟厌金碧。”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对于宣慰信中的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敬仰。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宣慰信内容的深刻理解,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诗人通过对宣慰信中的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盗发唐昭陵,无复晋墨迹。”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于宣慰信中的历史事件的感叹和感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宣慰信内容的深刻理解,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诗人通过对宣慰信中的政治理念的阐述,展现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吾元本恭俭,世祖膺圣德。”诗人通过对政治理念的阐述,表达了对于宣慰信中的政治理念的认可和赞同。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宣慰信内容的深刻理解,能够从中感受到政治的智慧和力量。

诗人通过对宣慰信中的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顾兹抱贞素,恬阅世代易。”诗人通过对个人情感的表达,表达了对于宣慰信中的个人情感的珍视和怀念。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宣慰信内容的深刻理解,能够从中感受到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传承。

诗人通过对宣慰信中的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尚怜先代时,龙翰溢邦国。”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对于宣慰信中的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敬仰。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宣慰信内容的深刻理解,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诗人通过对宣慰信中的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蚕缫尽输征,鹑结曾不惕。”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表达了对于宣慰信中的历史事件的感叹和感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宣慰信内容的深刻理解,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感慨和思考,展现了宣慰信的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理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宣慰信的珍视和怀念,以及对于个人情感世界的表达和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