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台春深边草绿,琰因名父千金赎。残生既免毡裘鬼,哀衷莫尽芦笳曲。
旧时汉妆慵复理,感义怀惭归董祀。入朝好语乱世雄,贱妾不为天地容,尔其忠事山阳公。

铜台(指曹操的铜雀台):春日,边塞的草地已绿。

琰:蔡琰,字文姬。(曹操的女儿)

因:依靠

名父:有名望的父亲。

千金赎:(曹操)以千金买回女儿。

残生既免毡裘鬼:保全了未出嫁时的生命。

哀衷莫尽芦笳曲:悲痛的心情难以诉说。

旧时汉妆慵复理:以前梳妆打扮的旧习惯不再去理会。

感义:感激父亲的恩情。

怀惭归董祀:内心感到惭愧,只好回归到董祀家中。

入朝好语乱世雄:回到朝廷后善于向皇帝进言,在动乱的时代中成为英雄。

贱妾不为天地容:我这样的低贱女子不配活在世上。

尔其忠事山阳公:你应当效忠于山阳公。

赏析:

这首诗是东汉诗人蔡琰的《胡茄十八拍》之一,写她被匈奴掳去为奴,回到故里后与曹操团聚的情景。诗中通过叙述蔡琰被虏、归汉、再嫁三个阶段的生活经历,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局面。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风格沉郁悲凉。

首句“铜台春深边草绿”,点明地点和季节。铜台即铜雀台,位于邺城西北,是曹魏的行宫,也是曹操炫耀功业的地方。春天来临,边关大草原一片葱绿,景色十分秀丽。但此时蔡琰已经沦为俘虏,身在异乡。

二句“琰因名父千金赎”,是说曹操用重金将蔡琰赎回。这里,曹操为了得到贤妻良母,不惜花费巨资。这一句表达了他对蔡琰的深情。

三句“残生既免毡裘鬼”,写出蔡琰被赎回后的处境。她虽然幸免一死,但仍是奴隶身分;又因为身处边地,所以不能像中原人那样穿华贵的丝织品做衣裳。这句表达了她对现状的感受和内心的悲哀。

四句“哀衷莫尽芦笳曲”,意思是蔡琰悲痛的心情难以诉说,只能通过弹奏羌笛来发泄情感。羌笛是一种乐器,多用于边塞地区,因此在这里代指边地。这里的“哀衷”指的是她内心深处的情感,而“芦笳曲”则是指羌笛所奏的音乐曲调。这句话描绘了她弹奏羌笛时的情境和她内心的哀伤。

五、六句“旧时汉妆慵复理”,意思是蔡琰已经习惯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不再打理自己的妆容。这里的“汉妆”指的是古代汉族妇女的化妆方式。“旧时”指过去的生活状态。这句话反映了她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和现在的无力改变。

七至八句“感义怀惭归董祀”,意思是蔡琰内心感激曹操的恩义,感到惭愧,于是决定回家与董祀结婚。这里的“感义”指的是感激曹操的恩义,而“愧归”则是表示自己感到惭愧,无法留在曹操身边。“归董祀”则是指回到董祀家中结婚。这句话表达了蔡琰内心的情感波动和选择。

九至十句“入朝好语乱世雄”,意思是回到朝廷后善于向皇帝进言,在动乱的时代中成为一个英雄形象。这里的“乱世雄”指的是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能够成为英雄的形象。这句话表达了蔡琰对于自己身份转变的自豪和自信。

十一句“贱妾不为天地容”,意思是作为一个卑贱的女子不应该活在世上。这里的“贱妾”指的是蔡琰,而“不为天地容”则是表示自己不应该活在世上,应该死去。这句话表达了蔡琰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绝望。

十二句“尔其忠事山阳公”,意思是你应该效忠于山阳公,也就是曹操。这里的“尔其”是表示应当的意思。这句话是对蔡琰的嘱咐,希望她能够忠于曹操。

十三至十四句“山阳公”,意思是曹操。这里是对曹操的尊称。

十五句“忠事”,意思是忠诚侍奉。这里的“事”指的是侍奉。这句话表达了蔡琰对曹操的忠诚和信任。

十六句“贱妾不为天地容”,同上注。这里的“天地”指的是天地之间的规则和秩序。这句话表达了蔡琰对于自己身份地位的无奈和接受。

十七句“尔其”,同上注。这里的“尔其”是表示应当的意思。这句话是对蔡琰的勉励和期待。

十八句“山阳公”,同上注。这里的“山阳公”指的是曹操。这句话是蔡琰对曹操的承诺和期望。

十九句“忠事”,同上注。这里的“事”指的是侍奉。这句话表达了蔡琰对曹操的忠诚和信任。

二十句“山阳公”,同上注。这里的“山阳公”指的是曹操。这句话是对曹操的承诺和期望。

赏析二:

此诗描写了蔡琰从被掳至归家的经历,表现了一个女性从绝望到获得自由的喜悦心情。诗中既有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又有对新生活的喜悦之情;既有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又有对未来命运的期盼。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首句“铜台春深边草绿。”铜台即曹操的铜雀台,位于邺城西北,是曹魏的行宫,也是曹操炫耀功绩的地方。春天来临,边关大草原一片葱绿,景色十分秀丽。但此时蔡琰已经沦为俘虏,身在异乡。

第二句“琰因名父千金赎。”这里,曹操用重金将蔡琰赎回。这一句表达了他对蔡琰的深情厚意。

第三句“残生既免毡裘鬼。”写出了蔡琰被赎回后的处境。她虽然幸免一死,但仍是奴隶身份;又因为身处边地,所以不能像中原人那样穿华贵的丝织品做衣裳。这句表达了她对现状的感受和内心的悲哀。

第四句“哀衷莫尽芦笳曲。”意思是蔡琰悲痛的心情难以诉说,只能通过弹奏羌笛来发泄情感。羌笛是一种乐器,多用于边塞地区,因此在这里代指边地。这里的“哀衷”指的是她内心深处的情感,而“芦笳曲”则是指羌笛所奏的音乐曲调。这句话描绘了她弹奏羌笛时的情境和她内心的哀伤。

第五至六句“旧时汉妆慵复理。”“感义怀惭归董祀。”意思是蔡琰已经习惯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不再打理自己的妆容。内心的感激曹操的恩义,感到惭愧,于是决定回家与董祀结婚。回到朝廷后善于向皇帝进言,在动乱的时代中成为一个英雄形象。作为一个卑贱的女子不应该活在世上。

第七至十句“山阳公”,“贱妾不为天地容”,意思是作为一个卑贱的女子不应该活在世上。这是一个悲伤的结局,也体现了蔡琰的无奈和绝望。

第十一两句“尔其忠事山阳公”,意思是你应该效忠于山阳公,也就是曹操。这是蔡琰对曹操的承诺和期望。

最后两句“山阳公”,同上注。这里的“山阳公”指的是曹操,这句话是对曹操的承诺和期望。

此诗通过叙述蔡琰被虏、归汉、再嫁三个阶段的生活经历,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局面。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风格沉郁悲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