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萧萧风色昏,归人自语烟际村。
我骑蹇驴童抱樽,记得君家忘却门。
径穿竹入背江路,傍是梁朝敬宗墓。
月中对鹤吹洞箫,露水琤然落高树。
【诗句释义】
夜幕降临,我骑着一匹蹇驴,童儿抱着酒樽,我们来到江边。记得那年,你家门紧闭,而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到过那里。沿着竹林小径,我们穿行在江路之间。旁边就是梁朝皇帝敬宗的墓地。月光下,我和鹤在洞箫声中对吹,露水从树上落下。
【译文】
夜晚,我骑上蹇驴,童儿抱起酒尊,来到了江边。那时,你闭门不见我,我已忘了自己曾经去过那里。我沿着竹径前行,穿行在江路上。旁边就是敬宗皇帝的墓。月色中,我和鹤一起吹起了洞箫,露水从树上掉落。
【赏析】
《夜过苍墩江隐居》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夜游江边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与隐者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幽静,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首句“白茅萧萧风色昏”,以白茅和萧萧风声描绘出一幅寂静、昏暗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白茅在风中摇曳,发出萧萧的声音,如同夜晚的风声,给人以深沉的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白茅赋予了情感,使其仿佛在风中哭泣,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次句“归人自语烟际村”,描绘了诗人独自归来的场景。烟际村是指远离尘嚣的地方,诗人独自一人归来,回到了这个安静的村庄。这里的“自语”二字,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情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迷茫。同时,这也揭示了诗人与隐居者的深厚友情。
第三句“我骑蹇驴童儿抱樽”,展现了诗人与隐居者的亲密关系。诗人骑着蹇驴,童儿抱着酒樽,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这里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与隐居者之间的亲近感。蹇驴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童儿则代表着纯真无邪的孩童,他们的相遇让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第四句“记得君家忘却门”,表达了诗人对隐居者的怀念之情。诗人虽然离开了隐居者的地方,但心中始终记得他的身影。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将“君家”与“忘言”相联系,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者的思念,又透露出他对隐居者话语的渴望和向往。
第五句“径穿竹入背江路”,描绘了诗人沿着江路行走的场景。这里的“径穿竹”形象地描绘了江路两旁茂密的竹子,为诗歌增添了一份幽静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隐居者的默契与和谐相处。
第六句“傍是梁朝敬宗墓”,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江路旁边的正是梁朝皇帝敬宗的墓,这为诗歌增添了一层历史的色彩。在这里,诗人不仅欣赏了美丽的山水景色,还感叹历史的变迁。这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一句“月中对鹤吹洞箫,露水琤然落高树”则是诗人对隐居者的深情款待。他们一同在月下吹奏洞箫,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然而,好景不长,当夜幕降临,露水开始从高树上滴落时,隐居者也悄然离去。这里的“月中”和“露水”都象征着纯洁和美好,而隐居者离去的背影则让人感到惋惜和不舍。
《夜过苍墩江隐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诗人与隐居者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美好时光。诗中的每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让人读来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