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曲衣冠尽,群凶转跳梁。
疏林巢燕雀,空谷斗豺狼。
衣湿彭衙雨,砧敲楚岸霜。
年荒难自给,拾橡当糇粮。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考生要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和提示进行赏析。

本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流寓四川的一首诗作。诗中描绘了战乱后成都城郊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同情,抒发了作者渴望恢复中原、平定叛乱、使天下太平的愿望。

“奕山值寇读杜诗有感”,奕山:地名。指安史之乱时,吐蕃攻掠梓州的奕山。值:遇到。寇:指侵扰。有感:有所感触。

“杜曲衣冠尽,群凶转跳梁。”杜曲:长安城南的住宅区,这里指杜甫的家乡;衣冠:古代士族男子所穿的礼服,这里代指读书人。转:反而、反过来的意思。跳梁:猖狂地跳跃。

“疏林巢燕雀,空谷斗豺狼。”燕雀:比喻没有骨气的小人。豺狼:比喻凶残的敌人。

“衣湿彭衙雨,砧敲楚岸霜。”彭衙:地名,今四川省彭县,唐时为彭山郡,属剑南西川节度。杜甫曾在这里当过小官,故称彭衙。杜甫《彭衙行》一诗:“好为庐山谣,兴罢还独游。水清沙石出,迴滩云雾收。春光融酒旗,采柏市西头。逢君向江海,携我泛扁舟。”杜甫到四川后写了不少描写蜀地风物的诗篇,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首。此诗与《彭衙行》同为七律体裁。

“年荒难自给,拾橡当糇粮。”餔(mó)粮:干粮。

【答案】

①奕山值寇:在奕山遇到敌寇侵扰。②杜甫: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的疾苦,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③杜曲:杜甫的故乡,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东南。④衣冠:指读书人。⑤转跳梁:反其道而行,像跳梁的凶兽一样猖狂地跳跃着,形容胡人入侵,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况。⑥巢燕雀:燕雀在树上筑巢。⑦豺狼:指凶残的敌人。③衣湿彭衙雨:衣服被雨水淋湿。⑨砧敲楚岸霜:砧声在秋天的寒霜中敲打。⑩年荒难自给:荒年粮食难以自给。⑪拾橡当糇粮:拾橡子作为干粮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