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舆咿𠵣岭岖崎,三宿才方出翠微。
远水带烟争晚色,西风挟雨作寒威。
绿莎路绕黄泥坂,乌桕林藏白板扉。
屈指重阳归又近,樽前儿女笑牵衣。

注释:

  • 双溪道中值风雨:在双溪的路上遇到了风雨。
  • 竹舆咿𠵣岭岖崎:竹制的车子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吱吱作响。
  • 三宿才方出翠微:走了三个晚上才走出翠微(山名,位于今江西南昌市西南,为庐山主峰)。
  • 远水带烟争晚色:远处的水和烟雾在夕阳下竞相呈现不同的颜色。
  • 西风挟雨作寒威:西北风带着雨水,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绿莎路绕黄泥坂:绿色的草地环绕着黄色的泥土坡,形容道路周围的风景。
  • 乌桕林藏白板扉:乌桕树林中隐藏着白色的门户,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的颜色和形态。
  • 屈指重阳归又近:转眼间,重阳节又快来临了。
  • 樽前儿女笑牵衣:在酒桌上,孩子们嬉笑着拉扯着衣服,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诗。全诗通过对山路、江水、林木、门户等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展示了旅途中的艰辛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旅行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竹舆咿𠵣岭岖崎”,通过“竹舆”和“咿𠵣”两个词语的运用,生动地刻画了旅途中的艰难险阻,让人仿佛能够听到竹舆在崎岖山路上的吱吱响声。而“岭岖崎”则进一步描绘了山路的陡峭和崎岖,使得整句诗显得更加生动有力。

“三宿才方出翠微”,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旅途的艰辛与山间的美景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山间美景的向往和赞美。而“翠微”作为山的别称,更是为整句诗增添了几分诗意。

再往下,“远水带烟争晚色”,这句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远山之水比作有生命的生物,它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争晚色”也形象地描绘出了夕阳下的景色,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西风挟雨作寒威”,通过“挟雨作寒威”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西北风吹动雨水所带来的寒冷感觉,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和挑战。而“作寒威”一词,则更突出了这种感受的强烈程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绘,成功地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心情。无论是对山路的艰辛,还是对山间美景的赞美,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