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风浪汨迷津,一息烟霞遂隐沦。
结屋正宜居子午,投巾聊复记庚申。
儿孙又继平生志,姑妇能甘抵死贫。
邂逅相逢应笑我,苍头华发走红尘。
【注释】
几年风浪汨迷津,一息烟霞遂隐沦:几年里我被风浪所迷惑。一息之间烟霞就隐没不见。
结屋正宜居子午:建起房屋正适合子午二时居住。
投巾聊复记庚申:脱帽投下表示不再为官了,只是勉强记得庚申年(1080)的事。
儿孙又继平生志:儿女子孙们继承着我平生的志愿。
姑妇能甘抵死贫:婆婆和媳妇都能够忍受到死也不肯贫穷。
邂逅相逢应笑我,苍头华发走红尘:偶然相遇时他们应当笑我,我这个苍老的老头儿已身入红尘之中。
【赏析】
此诗是王安石于熙宁七年(1074)任舒州团练副使、检校太傅时所作的一首五律。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对隐居的向往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意境高远。
第一句“几年风浪汨迷津”,诗人用“风浪”二字来比喻仕途中的艰难险阻,而“汩”字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官场上那些如水般流走的光阴,让人感叹不已。
第二句“一息烟霞遂隐沦”,诗人将官场比作“烟霞”一般虚幻、飘渺,而一旦隐退则能够远离尘世纷扰,享受那份宁静与闲适。
第三句“结屋正宜居子午”,诗人设想自己在家中安享晚年的美好时光,而这种生活正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才能体验到的惬意。
第四句“投巾聊复记庚申”,诗人回忆起当年脱下官帽、挂上草帽的情景,虽然已是白发苍苍,但仍然心系天下,不忘国家。
第五句“儿孙又继平生志”,诗人感慨子女子孙们继承了自己的志愿,继续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六句“姑妇能甘抵死贫”,诗人对妻子和媳妇们表示由衷地感激,她们愿意为了这个家、为了丈夫的事业而甘愿忍受贫穷。
第七句“邂逅相逢应笑我,苍头华发走红尘”,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出对自己已经步入红尘的无奈和遗憾。他深知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因此才会感到“苍头华发走红尘”的无奈与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