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尽钟鸣谁执咎,望轻责重难为功。
老蚕无地可作茧,惊雁见月思伤弓。
言忠政恐祝三佞,句好岂辞黄九穷。
吾非匏瓜能不食,朝暮喜怒从狙公。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予叨谏员恨无补报
- 翻译: 我是一个被派遣的谏官,深感无力改变什么,内心充满了遗憾。
- 注释: 这里的“嗟”表示叹息声,“叨”是担任的意思。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被赋予重任但未能实现使命之人的无奈和遗憾。
- 矧年来归计未成昼夕梗于胸中作诗以见意
- 翻译: 何况多年来我的归乡计划都未能成功,心中的忧愁日夜困扰着我,于是我创作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情。
- 注释: “矧”表示何况,“未成”意味着未能实现。这一句反映了诗人长期未得志的心境以及因政治原因而无法实现个人愿望的痛苦。
- 漏尽钟鸣谁执咎
- 翻译: 夜已深了,钟声响起,是谁应该对此负责?
- 注释: 这里用“漏尽”暗示时间的流逝,而“钟鸣”和“谁执咎”则是对这种时光流逝感到哀叹,询问为何要由某人承担责任。
- 望轻责重难为功
- 翻译: 希望减轻责罚,但却难以完成这样的任务。
- 注释: 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责任重大但又希望减轻自身压力的矛盾情感。这显示了诗人在忠诚与个人命运之间的挣扎。
- 老蚕无地可作茧
- 翻译: 就像那老蚕一样,没有地方可以安身结茧。
- 注释: 通过比喻,诗人描绘了自己如同困兽一般,无处可退,无处可藏的境地。
- 惊雁见月思伤弓
- 翻译: 看着天空中的大雁,看到月亮时,就想起了弓。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责任之间冲突的感受,以及自然界的景物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 言忠政恐祝三佞
- 翻译: 如果我是忠诚的,恐怕会被那些奸佞所陷害。
- 注释: 表达了诗人对于正直与奸佞斗争的无奈和警惕。
- 句好岂辞黄九穷
- 翻译: 即使是最好的句子也难免被批评,即使像屈原那样才华横溢也难免遭逢不幸。
- 注释: 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批评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 吾非匏瓜能不食,朝暮喜怒从狙公
- 翻译: 我不是匏瓜(一种不能食用的植物),但我的喜怒哀乐却如山中的猴子。
- 注释: 这里用“匏瓜”比喻自己,指出虽然不被赏识,但仍有情感需要表达。而“山中的猴子”则形象地描述了人的情感波动与无常。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和对自我境遇的反思,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却又身不由己的官员形象。诗中的意象丰富,寓意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有对国家政治的忧虑,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