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雪消春渐回,溪东溪西梅花开。
幽人作诗兴不浅,时复杖藜携酒来。
注释:江南的雪融化了,春天已经回来了。溪东溪西的梅花都开放了。
幽静的人写诗兴致很高,有时拄着拐杖带着美酒前来。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的春景和作者赏梅的心情。首联写江南的雪融化了,春天也回来了,溪东溪西的梅花都开放了;颔联写幽静的人写诗兴致很高,有时拄着拐杖带着美酒前来赏花。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江南雪消春渐回,溪东溪西梅花开。
幽人作诗兴不浅,时复杖藜携酒来。
注释:江南的雪融化了,春天已经回来了。溪东溪西的梅花都开放了。
幽静的人写诗兴致很高,有时拄着拐杖带着美酒前来。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的春景和作者赏梅的心情。首联写江南的雪融化了,春天也回来了,溪东溪西的梅花都开放了;颔联写幽静的人写诗兴致很高,有时拄着拐杖带着美酒前来赏花。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赏析】 此诗作于天顺八年(1464),当时作者在南京国子监教授。全诗四十八句,前八句写仁政之盛;中间十句写风俗之美;后二十八句写礼乐之兴,最后六句点明“仁风”即仁政。全诗以“仁”字贯串始终,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首联写仁政普被天下,圣道如日月般光明无二。 颔联说仁政像滋润万物的雨露一样普降人间,使人民享受太平盛世。 颈联写虽然夷陵地处边远,但有贤王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并不感到偏僻。
山中作寄城中诸友 山深无行踪,蹊路土华长。 白云忽飞来,令人起遐想。 松间微风奏,石罅幽泉响。 坐久怀抱空,悠然会清赏。 在山虽无荣,出山有何好? 清流混潢污,远志成小草。 松柏本贞固,蒲柳易枯槁。 扰扰路旁儿,知止不如鸟。 白云开林峦,黑雾漫城郭。 出门道路违,蠢蠢都不觉。 游蚁上枯槎,归鸟隐丛薄。 寄语远行人,莫待风雨恶。 注释: - 山深无行踪,蹊路土华长。 -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共八十二句,每四句成一韵,共分为三组。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注释详细解释了每句的含义和背景。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自崔镇至济州人情风俗可叹三十韵 天阙星河近,关山道路长。 断云依野树,归鸟傍斜阳。 吊古添惆怅,伤时重慨慷。 艰难衣带缓,辛苦鬓毛苍。 昨日辞崔镇,今晨过回梁。 躲船荦愁确,打牵畏汪洋。 舟子招呼急,商人问信忙。 新州山顶上,沛县水中央。
这首诗是杜甫在济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当地风俗人情的深深感慨。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密雪团花大,飞冰就木僵。 注释:大雪纷飞,如同花朵般密集,大地一片白茫茫;树木因积雪太重而倒下。形容冬季的寒冷景象和人们的艰辛生活。 2. 垂情徒郁郁,极目转茫茫。 注释:满怀忧思,心情沉重;放眼望去,视线变得迷茫不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外界环境的迷茫。 3. 圣主春秋盛,贤臣事业张。 注释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通晓诗歌大意,抓住关键信息,然后结合题目的提示要求作答。 “巢父诚辟世”,巢父是尧舜禹三代时期的隐士。他隐居山中,不与世俗往来,过着清静的生活。“许由真隐沦”,许由即许由子,相传为上古贤人。相传尧要把天下让给他,他不受;尧又要把天下禅给善卷和接舆,他们也不肯接受。后隐于箕山之下,农耕而食,被后人尊为高士。“势利既已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全诗共四十二句,按照顺序依次为:我行冀州路,默想古帝都。 水土或匪昔,《禹贡》书亦殊。 城郭类村坞,雨雪苦载涂。 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 寒云着我巾,寒风裂我襦。 盱衡一吐气,冻凌满髭须。 程程望烟火,道旁少人居。 小米无得买,浊醪无得酤。 土房桑树根,仿佛似酒垆。 徘徊问野老,可否借我厨。 野老欣笑迎,近前挽我裾。 热水温我手,火炕暖我躯。 叮咛勿洗面,洗面破皮肤。
诗句翻译: 1. 我一生命运多舛,常年奔波劳碌。 2. 风霜苦寒侵凌,怎能不白头? 3. 前几天还是东阿城,如今却成了鸡狗窝。 4. 今朝来到枣强县,步步追随人后行。 5. 凄凉无人知我情,辛苦只自承受。 6. 解冻时烧草木枯,屏住寒冷买酒喝。 7. 驱使仆人问前程,借锅煮饭借刁斗。 8. 别说美酒滋味好,只管好好品尝。 9. 油腻腻的东西无法去,面目显得更加厚。 10. 经过村子过小道
这首诗的原文是唐代李白的《心远轩》。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翻译,以及相应的注释和赏析。 1. 渊明赋归去,寓意在田园。 - 渊明:指陶渊明,中国东晋时期的诗人和哲学家。 - 赋归去:即表达归隐的愿望。 - 寓意在田园:比喻隐居的生活就像诗中的田园生活一样理想、宁静。 2. 结庐杂人境,喜无车马喧。 - 结庐:搭建房屋,隐居的意思。 - 杂人境:混杂于人间。 - 无车马喧
【注释】 杂吟三首:即《杂诗》三首。杂诗:指不分类的七言古诗。 出门(出门在外):离家远行。 好山色:美丽的景色。 况值风日暄:碰上了晴朗温暖的日子。 依依杨柳庄:柳树依依,像庄户人家一样。 郁郁桑柘村:茂密的桑树、柘树环绕,像村庄一样。 蹊路(xīlù)曲:小路曲曲折折。 如在故林园:好像回到了自己的树林和园林中。 白烟横远屿:白色的烟雾笼罩着远处的小岛。 红花粲晴原
素梅五十八首 树头历历见明珠,底用题诗问老逋?(明珠:指梅花。老逋:北宋诗人林逋的别号。) 且买金陵秋露白,小舟载月过西湖。(金陵:南京,即今天的南京市。白:洁白,这里指秋天的霜白。)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素梅的美丽和作者对它的欣赏之情,表达了作者的高洁情操和淡薄名利的情怀。 “树头历历见明珠”,这里的“明珠”指的是梅花。诗人站在高处,可以看到树上的梅花就像一颗颗明亮的珍珠
素梅五十八首 大庾岭头春似海 昨夜护龙河畔看明月,银辉洒满四檐霜 注释: 素梅五十八首是元朝著名文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画诗,约创作于元至正年间(1341-1370年)。 在这段时间里,王冕虽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崇尚气节。 赏析: 《素梅五十八首》描绘了一幅春天夜晚的景象。诗人在大庾岭上看到了如海一般的景色,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而昨夜在护龙河边看月亮的情景则更加令人心动
注释:潇洒三君子,是伊亲弟兄。 这是说画中的竹子就像古代的三位文人一样,他们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维护着自己的节操和道义,没有辜负彼此之间的约定。莫负岁寒盟:这是说画中的竹子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节操,不要辜负了与它相约的人的信任。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绘画中竹的形态和精神风貌,表达了对画中人物品质的期望和赞美。诗中的“潇洒三君子”指的是画中的竹子,它们如同古代的三位文人一样
注释: 素梅五十八首:这是一首咏颂梅花的诗,共五十八首。 岁寒风致少能解,野草安能识此情?:在寒冷的季节里,只有梅花能够抵御风雪,不被严寒所摧折。而那些野草又怎能理解梅花的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呢? 春到玉堂浑不觉,清香疏影自分明:当春天到来时,百花齐放,但人们往往只注意到这些美丽的花朵,而忽略了梅花的存在。然而,梅花依然保持着它的清香和疏朗的身姿,让人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赏析:
素梅五十八首 王冕笔下梅花诗情画意 1. 云间古寺陆机宅 - 描述场景:古寺周围云雾缭绕,环境幽静 - 自然景观:草木萧疏,鹤不常至 - 文化背景:陆机是东晋著名文学家,其居所充满文化氛围 2. 海云初破月团团 - 描写景色:夜幕降临时海雾散去,月光洒满大地 - 意境表达:孤鹤归来,宁静之夜未尽 3. 马迹山前万树梅 - 描绘景致:山前万株梅花竞相开放 - 文化象征:象征高洁品格与坚强意志 4.
素梅五十八首 江南十月春色早,处处梅花当水开。玉笛一声霜不小,满天明月鹤飞来。 注释:江南的十月份,春天的气息来得早,到处可以看到盛开的梅花。玉笛吹响时,寒霜似乎也显得不那么明显了,满天皎洁的月光下,白鹤翩翩飞舞而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十月春色早,到处可以看到盛开的梅花;玉笛一声,寒霜似乎也显得不那么明显。最后一句写满月之夜,白鹤翩翩飞舞而来。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